地名:潼关村 | 隶属:梧桐镇 |
行政代码:350125102208 | 代码前6位:350125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1 | 邮政编码:350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闽A | 行政级别:村 |
因前有一溪流长而狭,弯曲环流、汇入大樟溪,取名“长弯”;后又因该处位于莆、仙、永交通隘口,更名“潼关”。
2024年11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潼关村为2024年福建省卫生村。
2024年6月,潼关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潼关村位于梧桐镇西南部,面朝秀丽壮观的屏峰山麓,距镇区2.5公里,县城32.5公里,南通与莆,仙两县交界,北邻西林村通往203省道嵩口,德化。还有湄渝和仙尤两条高速贯穿而过。左粗溪,右有青龙溪河流,两溪水汇流于梧桐入口龙岩潭,左有金钟,右有鱼鼓,玉带环腰,赤荷耀目,龙,虎,豹,狮,象兽形的五座山丘,峙列两旁,极目远眺,樟溪下游,群山环抱,气象万千。解放前为梧桐镇中城堡,辖管盘富,西林,后溪等村,一九四九年在屏峰山下大洋设村命名屏峰村,一九五六年村部迁移对岸自然村,人们来往必经一条溪流,沽水季节行走板桥,洪汛来潮,撑船过渡,由于潭清水绿流程急缓,夏令一到,男女老少相聚在此乘凉,洗澡,因以儿童为主
梧桐游击队驻地和活动中心旧址教忠寺位于永泰县梧桐镇潼关村屏峰山麓。1947年,根据省委指示,为配合全省武装斗争形势,永泰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爱国游击战争。1948年冬,梧桐游击队在梧桐潼
郑侨墓位于永泰县梧桐镇潼关村大洋自然村。陵墓左右宽约60米,前后深约70米,墓周约200多米,依山砌筑六层,错落有致。每层前后有5米或10米宽平面,层层间有红砖阶级登上,底层48级,其余各
高阳温氏太祖墓位于梧桐镇潼关村双溪口龙井大坪后,始建于北宋哲宗赵熙元祐、绍圣间。占地面积约810平方米,墓体上仍留存一些宋代石构件,是温氏入闽始祖温子玉寻找吉地后,将其高、曾、祖、考四代合葬
清代属中和乡感应里二十八都;1958年为梧桐公社梧桐管理区潼关生产大队;1961年为梧桐人民公社潼关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梧桐乡潼关村民委员会,1989年为梧桐镇潼关村民委员会。
潼关村附近有梧桐游击队驻地和活动中心旧址、郑侨墓、高阳温氏太祖墓、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区、永泰欧乐堡海洋世界、永泰百漈沟生态旅游景区等旅游景点,有福州茉莉花茶、永泰芙蓉李、永泰芙蓉李干、永泰绿茶、永泰山茶油、永泰柿饼等特产,有永泰椽板龙、永泰蛋燕、永泰虎尊拳、福州软木画、马尾-马祖元宵节俗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