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坂面镇

地名:坂面镇隶属尤溪县
行政代码:350426108代码前6位:350426
行政区域:福建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长途区号:0598 邮政编码:365000
车牌代码:闽G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429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14万人
人口密度:约50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20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坂面,由玉溪河水冲积淤沙而成的冲积地,方言称“浮坂”;村建于“浮坂”的上方,称之为“坂面”。

基本介绍:

坂面镇位于福建省中部,尤溪县西南部,戴云山西北侧,是两市(三明、泉州)三县(尤溪、大田、德化)的交接地带,也是闽心地标所在地。东西跨度为东经 117°59'至 118°24',南北跨度于北纬25°48'至26°10'之间。全境东与台溪乡接壤,西和新阳镇衔接,南跟大田县的梅山镇、德化县的汤头乡交界,北同西城镇、城关镇毗邻。属中高海拔地区,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70 米,镇内蓬莱山(海拔1288.7 米)、罗汉山(海拔1287.5米)两座高山对峙,尤溪河从两山之间由南向北纵穿而过。距离县城23千米,距离尤溪火车站21千米,现有厦沙、莆炎两条高速公路过境,设有坂面、闽湖两个互通口,206省道贯穿全境。

+查看详细坂面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2月,福建省2018-2024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坂面镇上榜。

2024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坂面镇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202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坂面镇2012—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坂面闽中红军旧址

闽中红军旧址地处福建省尤溪县坂面镇,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一标(坂面村丁尾厝)和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京口村)旧址所在地。两座旧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造型别致,保留有全国唯一一处具有抗日先遣队落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庭美堂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庭美堂位于尤溪县坂面镇坂面村,年代为1934年。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20世纪30年代重建,坐西向东,占地面积3425平方米,建筑面积2517

尤溪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尤溪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尤溪县坂面镇京口村后溪自然村,年代为1935年。简介:原为张氏祖厝,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民国初建成,占地面积约1665.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

历史沿革:

唐天宝元年(742)徐姓自东海郡迁来,定居蓬山,始有坂面,即属尤溪。

宋时隶属进贤乡大田里和常平乡和顺里。

明清时为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都属地及七都、二十四都小部分。

1936年6月属第四区,区署驻清溪,1938年区署迁至坂面。

1940年乡(镇)合并,因坂面旧有前、后玉田之分,商贾云集的旧街道称为“玉田街”,故改称“玉街镇”,仍属第四区。

1943年撤区,玉街镇直属尤溪县。

1950年设立尤溪县第五区公所

+查看详细坂面镇历史沿革>>

朱子文化园
蓬莱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蓬莱社区是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坂面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坂面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坂面,是尤溪河冲积形成的小平原,方言称河边冲积地为溪坂,故名。…[详细]

下川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清溪下游平地。下川旧属尤溪二十四都。1950年为第五区下川乡。1955年为坂面区霞川乡。1958年成立下川大队,属坂面公社。1984年改为下川村,…[详细]

蒋坑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此地从前出过武将而得名“将坑”,后改为“蒋坑”。…[详细]

吾园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种有梧桐,后用“梧”与“吾”谐音而得名。…[详细]

大乾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墘村,即位于较大的平地上。旧属尤溪二十八都。20世纪50年代,属坂面大队,1960年析出,成立大墘大队。1984年改称大墘村,成立大墘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古迹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迹村,村内有龙潭,古云:“龙潭为古迹,古迹是龙潭”,因“龙潭”而得名。…[详细]

仁厚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仁厚村,开基祖因兄弟不和,其父以“仁厚”为村名,教育后裔必须仁厚和睦。…[详细]

青坑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青坑村,先祖在此地种植青黛而闻名。青坑村旧属二十七都。1949年属大坪乡。1955年为青坑乡。1958年成立青坑大队。1984年改为青坑村,成立青坑村…[详细]

山面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高山顶平地上,故名。旧属尤溪二十八都。民国时期为山面保。解放初为山面乡;1958年成立山面大队,属坂面公社。1984年改为山面村,成立山面村村民委员…[详细]

正山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期属尤溪二十八都。民国时期为云路坑保。1958年成立正山大队。1984年改为正山村,成立正山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京口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京口村,即境内有麒麟潭,古称“麒麟口”,因方言“麒”与“京”谐音,故以“京口”称之。…[详细]

芹洋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芹洋村,张姓先祖在此开基时,地多野芹,故名。…[详细]

际头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自然村尾有瀑布,故名。陈氏始祖于清顺治三年(1646),从新阳镇坎里村迁入。清朝属尤溪廿八都。民国时期为蓬莱境际头保。1953年属芹洋乡。1959年…[详细]

大坪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坪村,因所在地自然村地势比较平坦开阔而得名“大坪”。…[详细]

华园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为黄氏在此地居住,称“黄宅”;后来王姓到此地居住,而且人口发展迅速,改称“王宅”。1981年,因与洋中镇王宅同名,故更名为“华园”。…[详细]

肖坂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肖坂村,即萧姓祖先最早定居此地,因“萧”与“肖”同音而得名“肖坂”。…[详细]

后坑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王宅(现华园)后面,地势多山沟,故名。…[详细]

山岩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于地处多山多岩石的地方,故名。明清时期属尤溪二十九都。解放初称山岩乡。1958年成立山岩大队。1984年改为山岩村,成立山岩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永坑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时期,属尤溪二十九都;民国时期,永水保。解放初,属街面乡;1955年永坑乡;1958年,设立永坑大队,属坂面公社。1984年改称永坑村,成立永坑村…[详细]

闽湖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属尤溪二十五都。于2005年1月由原街面村、厚禄坪村的部分水库移民合并,组成一个新的建制村—闽湖村,成立闽湖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以下地名与坂面镇面积相当:
到坂面镇必去著名景点

坂面镇相关名人

坂面镇特产与美食
朱熹祭典
  • 坂面镇相关
  • 福建省2018-2024年度省级文l" class="blue">福建省卫生乡镇
  • 212—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
  • 尤溪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 尤溪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 坂面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 坂面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 坂面镇概况
  • 坂面镇历史沿革
  • 尤溪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