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党原镇 | 隶属:泾川县 |
行政代码:620821108 | 代码前6位:6208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3 | 邮政编码:744000 |
车牌代码:甘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5.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91万人 |
人口密度:约25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3个行政村 |
党原镇因古时当原城在此而得名,北魏在此地建有当原城,城址在现在城刘、西林两村中部以西及高寨村的一部分。
泾川县辖乡。1949年设党原区,1958年并入玉都公社,1961年析置党原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75.9平方公里,人口1.8万。泾(川)镇(原)公路穿越全境。辖李家、小徐、戴家、丁寨、东联、西联、城刘、高寨、湾口、赵家、唐家、樊家、陈袁、吊沟14个村委会。有从事建筑、建材、缝纫、编织等业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传统簸箕编织享有盛名。
2024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党原镇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10年3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党原镇2010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清时,设六盘里。
1949年以前,先为百泉乡,后设党原镇。
1949年后,设党原区。
1958年,将镇原县中原区党张乡并入。
公社化后,隶属玉都公社。
1961年,由玉都公社分设党原公社。
1963年,合道公社并入党原公社。
1980年,合道公社分出。
1983年11月,恢复乡(镇)建制,为党原乡。
2003年12月,合道乡并入。
2024年,撤乡改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李姓居民为主的村庄。新石器时期,即有人生息,以代家、李家、高丰为三社家,土改时为党原乡第四乡,公社化时属玉都公社合道大队,1961年归合道公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是以徐姓居民为主的村庄,因合道撤乡时原属合道乡的徐家村并入党原乡,因小徐村地小人少,为与徐家村以示区别,取名“小徐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代家村是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党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汉朝兴盛时期朝廷为了扩大地盘,派大将军霍去病赶走蒙古兵夺回大量土地并下令由兵团开荒种地,并修建防御堡寨顶旗护民,起名为顶旗寨,解放后合作化时期定名为“…[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党原乡东侧,下辖东吴、尹陈、陈湾、嘴头杨四个居民点,1963年将4个居民点合并,取联合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与东联村相呼应,下辖西巫、小张两个居民点,取联合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当原古城遗址所在地,是一个以刘姓居民为原居民的村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过去筑有防御堡寨子的军事活动场所,并曾居住高姓人。…[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东部有一弧形山沟,居民多沿沟边居住,因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居民以赵姓居多。土改时属党原区第四乡,公社化时属玉都公社樊家庙大队,1961年归党原公社,1962年为赵家大队,1983年社改乡时改为赵家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居民以唐姓为主。土改时属党原区第四乡,公社化时属玉都公社樊家庙大队,1961年归党原公社,1983年社改乡时改为唐家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陈姓及袁姓居民为主的村庄。土改时属党原区第四乡,人民公社化时,属玉都公社樊家庙大队,1961年划归党原公社,1983年社改乡时改为陈袁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樊姓居民为主的村庄。土改时属党原区第四乡,人民公社化时属玉都公社樊家庙大队,1961年划归党原公社,设樊家、罗家湾两个大队,1963年两大队合为樊家…[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吊”是当地俚语,是对山沟长度的一个形容,村民多沿一条深且长的沟边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完颜洼村是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党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高崖村地貌地形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塬面平坦,适合植物耕作。全村农田、林业资源布局规划合理,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林业工程建设,林地面积达到了27…[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此地有蔺、徐两姓人在此居住,古时叫“蔺徐家”,合作化时定名徐家。…[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指古时一条通往镇原,一条通往固原的两条道路在此相会。…[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坷老子,意为小土疙瘩。该村解放后属党原区合道乡,人民公社化后为合道大队属玉都公社所辖,1973年由合道大队分出坷老大队,1983年社改乡时改名为坷老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期,就有永丰,取意永久丰收,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前清时期,陈姓家族迁到此地,居住塬区坳心地带,因此得名陈坳。…[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包含了人们对高产、丰收的美好期望。该村解放后属永丰乡管辖,后转为高丰高级社,人民公社化后成立高丰大队,1983年社改乡时改为高丰村民委员会属党原乡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为防御筑建寨子,周围载有柳树以便隐藏,是主要建筑物和植被的合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