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罗汉洞乡

地名:罗汉洞乡隶属泾川县
行政代码:620821201代码前6位:620821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33 邮政编码:744000
车牌代码:甘L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78.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7560人
人口密度:约9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因境内罗汉洞石窟而得名。

基本介绍:

泾川县辖乡。1961年置罗汉洞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78.5平方公里,人口1.6万。312国道、罗(汉洞)长(庆桥)公路穿境,泾河流经中部,有桥梁横跨泾河。辖何家坪、王家沟、罗汉洞、土堑坳、三山、南河村、吕家拉、中村、景村、北坡、挽头坪、丈八寺、张姚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从事建材、服装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高粱。

荣誉排行:

2024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罗汉洞乡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文化旅游:

罗汉洞石窟

罗汉洞石窟位于平凉市泾川县罗汉洞乡罗汉洞村红砂岩崖面上,分布范围长约1千米。始凿于北魏,唐、宋、明、清均有补修。现存洞窟120个,造像24身,其中泥塑浮雕造像(菩萨、天王)17身。各窟壁画合

历史沿革:

清时,属北作里、泰安里。

1949年以前,属高平镇。

1949年以后,为启明区、高平区、丰台区和荔堡区分管,先后设何家坪乡、罗汉洞乡、南河村乡、挽头坪乡、吕家拉乡和丈八寺乡。

1958年公社化后,分别为玉都、高平、荔堡公社所辖。

1961年社队体制变更时,始成立罗汉洞公社。

1968年,更名东风公社。

1981年,复为罗汉洞公社。

1983年11月,改为罗汉洞乡。

关山莲花台风景名胜区
王家沟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王姓人多居住在沟渠而得名。解放后属何家坪乡管辖,合作化时先建初级社,后转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后,归高平公社所辖,1962年成立王家沟大队,198…[详细]

罗汉洞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古迹“罗汉洞石窟”得名。解放后为罗汉洞乡管辖。合作化时期建初级社,后与土堑坳并为罗汉洞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后,归高平公社管辖,1962年成立罗汉…[详细]

土堑坳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山崖崩塌形成缓坡,成为土堑,该村地处土堑下的川谷区,故名。…[详细]

三山子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山子村是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罗汉洞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南河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置而得名。因地处泾河南岸故名。解放后隶属启明乡、南河村乡、启明乡。合作化时建两个初级社,后与三山子、雷家沟并立为泾明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后,转…[详细]

吕家拉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姓氏得名。因吕姓人驻地而得名。解放后为启明区管辖。合作化时期组建四个初级社,后并转为一个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后,归荔堡公社管辖,1962年成立吕…[详细]

中村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驻地老户吕家由三个小庄组成,其中间的村庄,即为中村。…[详细]

景村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曹家景村而得名。解放后为启明区管辖。合作化时组建三个初级社,后并转为景村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归荔堡公社管辖,1962年成立景村大队,…[详细]

北坡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山的北面坡地而得名。解放后属丰台区管辖,合作化时期建初级社,后与挽头坪合并魏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和挽头坪合立为挽头坪大队,1966年改…[详细]

挽头坪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神话传说,王母娘娘曾在此地挽过头发,所以后人称此地为挽头坪。…[详细]

张姚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居民张姓、姚姓人而得名。解放后属丰台区管辖。合作化时期先建初级社,后并入丈八寺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成立张姚大队,1966年更名为团结大队…[详细]

丈八寺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有丈八寺而得名。解放后属丰台区管辖。合作化时期建初级社,后并入丈八寺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成立丈八寺大队,1966年更名为红星大队,1…[详细]


以下地名与罗汉洞乡面积相当:
到罗汉洞乡必去著名景点

罗汉洞乡相关名人

罗汉洞乡特产与美食
泾川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