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像山镇 | 隶属:甘谷县 |
行政代码:620523100 | 代码前6位:620523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8 | 邮政编码:741000 |
车牌代码:甘E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10.79万人 | |
下辖地区:5个社区、25个行政村 |
因辖区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像山而得名。
自然环境:大像山镇位于县城东北部,总土地面积5.94万亩,总耕地面积2.43万亩,平均海拔1260米。年平均降雨量367.8毫米,年均气温11.7°C,全年无霜期234天。
行政区划:辖4个居民委员会,25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4667户,乡镇总人口98750人,乡镇从业人员50912人。
六通情况:25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23个村通公路,19个村通自来水,17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医院、卫生院2所,医生99人,病床20张。有各类学校23所,有教师466人,在校学生11841人。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1997万元,粮
2024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大像山镇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24年11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大像山镇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明清时,称在城里。
民国元年(1912年)后,称城坊镇。
1949年后,称城关区。
1952年,称城关镇。
1958年,改为城关公社,年底,甘、武合县后改为甘谷公社。
1962年,甘、武分县后,恢复城关镇公社。
1984年,改为城关镇。
2003年12月,与十里铺乡合并为大像山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坐落在康庄路而得名康庄社区。2002年大像山镇康庄社区正式成立。…[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取富裕强盛含义得名富强社区。寓意该社区居民有丰富的收入,文明的精神。…[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处城西,居民大多居住在城西,故名。西关社区成立于2002年,将南街,南关两个居委会合并;2024年搬迁至五里铺村大像山景区对面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东关社区主要在县城东南角,由原东街、北街居委合并而成,地处县城以东所以冠名东关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1965年国家在此地建设甘肃省甘谷油墨厂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五里铺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云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赵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史家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家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樊家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0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家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0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狄家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0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家井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0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家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0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艾家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0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土堆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5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以高姓人氏聚居,且村内有座桥,故名。1949年初期命名为高桥大队;1984年为高桥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属大像山镇高桥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5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以地处县城北面,且早年间在此设立关卡,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5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建村时间较短,故名。1949年初期命名为新庄大队;1975年为新庄村民委员会;1982年更名为李家新庄大队;1984年属城关镇;2003年属大像山镇…[详细]
区划代码:~25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处县城西面,且早年间在此设立关卡,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5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处县城南面,且设有集市,故名。1949年初期命名为南街大队;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属城关镇;2003年属大像山镇南街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5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处县城东面,且早年间设立关卡,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5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说,在民国时期,在蒋家庄驻有一支190师部队,该部队在当地驻扎时作风优良广为流传。…[详细]
区划代码:~25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以杨姓人氏聚居,且村旁有一晒麦谷的大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5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处山坡,且砂石较多,故名。沙石坡村原属六峰乡人民政府管辖;1990划归城关镇管辖而成立沙石坡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城关镇更名为大像山镇后,为大像…[详细]
区划代码:~26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处县城北面,且设有集市,故名。1949年初期命名为北街大队;1952年属城关镇;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属城关镇;2003年属大像山镇…[详细]
区划代码:~26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山坡,且形似马鞍,故名。解放初为朱圉区十里铺乡;1953年划归城关区管辖;1955年撤区并乡时为十里铺乡;1958年公社化时为十里铺公社;196…[详细]
区划代码:~27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距甘谷县城二十里,故而得名二十里铺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7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马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沟,故名。解放初为朱圉区十里铺乡;1953年划归城关区管辖;1955年撤区并乡时为十里铺乡;1958年公社化时为十里铺公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