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靖镇 | 隶属:古浪县 |
行政代码:620622103 | 代码前6位:62062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5 | 邮政编码:733000 |
车牌代码:甘H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3.36万人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6个行政村 |
大靖的称谓,则来源于明王朝时的一次重要战役——“松山扒沙”之战。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盘踞在大小松山(今天祝松山滩古浪昌灵山一带)百年之久的鞑靼阿赤兔部集结兵马,时而骚扰地方,过往商旅苦不堪言。时年三月,巡抚甘肃兵部尚书田乐、总兵达云雄集西宁、庄浪(今永登)、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镇番(今民勤)等数路军旅,征讨阿赤兔部。三月首战告捷,九月大获全胜。从此,阿赤兔余部缩踞北部沙漠,不敢卷土重来。松山扒沙战役后,明廷改“扒沙”之名为大靖。
自然环境:大靖镇位于县城以东80公里处,总土地面积43.05万亩,总耕地面积7.04万亩,平均海拔1600米。年均降雨量250毫米,年均气温8.2°C,全年无霜期160天。
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26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8440户,乡镇总人口41927人,乡镇从业人员26300人。
六通情况:26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14个村通自来水,11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医院、卫生院2所,病床50张,医生36人。有各类学校23所,教师400人,在校学生8137人。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9340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18
2024年3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大靖镇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24年3月,大靖镇被授予甘肃省第十六批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2024年7月,大靖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07年5月,大靖镇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1955年,建大靖乡。
1958年,与民权乡合并为大靖镇。
同年,由西靖、新民2乡和大靖镇合并成立红星人民公社。
1959年,与钢铁公社(今裴家营镇)合并为大靖公社。
同年8月,与钢铁公社分社,仍为大靖公社。
1961年,分为大靖公社。
1964年,改“大靖"为“大景"。
1981年6月,又恢复为“大靖"。
1982年,成立大靖区,辖大靖、双城、长城、龙岗、花庄5乡。
1984年撤区,改建大靖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取义大靖镇财神阁匾额“瀚海藏珠”,意为沙漠里(丝绸之路)的一颗明珠。故叫明珠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地位于大靖旧城东关,故名。新中国成立前属古浪县大靖镇二保。新中国成立后属古浪县四区一乡,1955年撤区并乡属大靖镇,合作化时组建为第一、二、三初级…[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位于大靖旧城西关,故名。新中国成立前属古浪县瑞泉镇二保,新中国成立后属古浪县四区二乡,1955年撤区并乡属大靖镇,合作化时组建为第七、八、九、十、十…[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地位于大靖旧城北关,故名。新中国成立前属古浪县瑞泉镇二保。新中国成立后属古浪县四区二乡,1955年撤区并乡属大靖镇,合作化时组建为第五初级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由褚家台、刘家台、王家台组合总称为三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多种植蔬菜、出产菓类取名园艺。新中国成立前属古浪县瑞泉镇四保。新中国成立后属古浪县四区三乡,1955年撤区并乡属大靖镇,合作化时组建为第十一初级社,…[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居民居住在大靖旧城的里城和外城,得名双城。…[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早期梁姓地主居住的大庄园而命名,又称梁家大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长条状的石岗并建有龙王庙以此而得名龙岗。…[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明长城经过,故而得名长城。新中国成立前属古浪县瑞泉镇。新中国成立后属古浪县四区四乡。1955年撤区并乡为新民乡,合作化时组建为第七、八、十三初…[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有一砂河,且清代时曾在此设过大靖塘,俗称砂河塘。…[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樊姓人家居住较多,且居住在一片滩地上故而得名樊家滩。…[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驻地位于下庄村,故名。新中国成立后属永登县东山区花庄乡。1952年属十三区花庄乡,1955年又并入东山区,合作化时组建为第二初级社,1956年…[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旧时此地曾建有一个寨堡,俗称圈城。新中国成立前属永登县东山乡六保。新中国成立后属永登县东山区花庄乡。1953年属十三区,1955年有并入东山区,合作…[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驻地位于上庄村,故名。新中国成立后属永登县东山区花庄乡。1952年属十三区花庄乡,1955年又并入东山区,合作化时组建为第二初级社,1956年…[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驻地位于花庄峡口得名,故称峡口村。新中国成立前属永登县东山乡六保,新中国成立后属永登县东山区花庄乡。1953年属十三区,1955年又并入东山区属花庄…[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洋胡塘村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早期由刘姓人家开发居住而得名刘家滩。1993年设立,属原大墩滩乡,2004年撤乡并镇后归大靖镇管辖,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最早由褚姓人家开发居住而得名褚家窝铺。…[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靖镇花庄搬迁户,以新花庄的谐音,故取名新华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有明长城烽火台遗址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前属古浪县瑞泉镇。新中国成立后属古浪县四区新民乡。1955年撤区为新民乡,合作化时组建为第十一、十二两个初级…[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最早由白姓人家开发居住而得名白家窝铺,村委会因村名而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原属海子滩镇新西滩村,后多由干城乡居民搬迁居住,取两个地方首字因而得名干新。…[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驻地位于上湾村,故名。1993年设立,属原大墩滩乡,2004年撤乡并镇后归大靖镇管辖,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靠近腾格里沙漠边缘,因野生红柳较多而得名,又称下湾,村委会因村名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民权乡民权村搬迁,取民权首字民,希望年年五谷丰登,故命名民丰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最早由代姓人家开发居住而得名。1993年设立,属原大墩滩乡,2004年撤乡并镇后归大靖镇管辖,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