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庄乡 | 隶属:和政县 |
行政代码:622925205 | 代码前6位:622925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0 | 邮政编码:731100 |
车牌代码:甘N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07.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4万人 |
人口密度:约13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村庄而得名。
和政县辖乡。1955年为新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107.4平方公里,人口1.2万,其中回族、东乡族占34%。有公路接蒿(支沟)临(洮)公路。辖何马家、腰套、奋斗、光明、中梁、榆木、前进、草滩、峡门、将台10个村委会。地处山区,小南岔河上游两岸。农业主产小麦、蚕豆、青稞等,盛产油菜子、胡麻、野生蕨菜。
2024年3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新庄乡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古称斯巴司,为吐蕃斯巴族属地。
清时属青海省循化县韩土司管辖,史称“九族飞地”。
1955年,设立新庄乡。
1958年,成立新庄公社。
1983年,改为新庄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文化大革命时期,本村民居民以回族、汉族杂居,民族关系融洽,因而取名为团结大队。约1992年左右,改名为榆木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调查,解放前,西番庄藏民较多,故名。1949年隶属新庄乡,1958年为新庄人民公社前进大队,1984年,更名为前进大队,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调查,解放前,因水洼之地较多,故名。1949年隶属新庄乡,1958年为新庄人民公社草滩大队,1984年,更名为草滩大队,1984年至今名为草滩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秦始皇太子扶苏镇守冶力关至积石关,其部下大将蒙恬点将于此,故称“点将山”。另明太祖朱元璋名将邓愈及部将张龙征蕃时在此地筑台点将,故称“点将山”。后因…[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文化大革命时期,本村民居民以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杂居,民族关系融洽。…[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调查,解放前,因何家、马家较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据调查,解放前,因位于二新路腰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调查,解放前,因东面光明沟、西面榆木,中间一道梁,故起名中良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调查,峡门村为迁移村,所有村民均为解放前后从东乡县迁移至这里,是一个纯东乡族村。峡门村最南部两座山之间距离较近,两山所夹的沟名为椽子沟,酷似一条峡,…[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元朝时期为藏区所占,被命名为“斯尔巴司”,也叫“司巴关”。…[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调查,解放前,因村内有一棵树龄很大、枝繁叶茂的槐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金场沟、边沟、关滩沟三沟口交汇的平坦地带,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调查,解放前,因山大沟深,故名。1955年隶属新庄乡,1958年为新庄人民公社金场沟大队,1984年更名为金场沟大队,后设为金场沟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