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五蛟镇

地名:五蛟镇隶属华池县
行政代码:621023201代码前6位:621023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34 邮政编码:745000
车牌代码:甘M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19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07万人
人口密度:约5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五蛟镇因地处两川(元城、白马)、两沟(兰沟、塌泥沟)、元城河五条河流交汇之处,犹如五条蛟龙相会,故名“五蛟”。

基本介绍:

五蛟,据《庆阳府志》记载:宋范仲淹曾在此地筑古城一座。因地处三川(元城、白马、五蛟)两沟(兰沟、塌泥沟)、五水汇集之处,其形似五条蛟龙相会,故取名为“五咬”。

五蛟镇位于华池县城西部的元城川内,交通便利,悦乔公路横穿而过。辖9个行政村,7899人。土地面积194平方公里。

农作物以小麦、玉米、高梁等为主。支柱产业开发潜力大,市场资源配置合理,农、电、水利设施齐全,现有水窖2405口、小电井眼。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为五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荣誉排行:

2024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五蛟镇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历史沿革:

西汉时期,于五蛟城置五街县。

唐代时期,属怀安县。

宋代时期,设镇、寨。

明、清时期,为安化县五蛟镇。

民国元年(1912年),属庆阳县第四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后,属陕甘边区庆北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陕甘边区赤庆县五蛟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属华池县悦乐区。

1958年,为庆阳县悦乐公社五蛟大队。

1962年,为华池县五蛟公社。

1983年,改五蛟乡。

2006年,李良子乡并入五

+查看详细五蛟镇历史沿革>>

古石刻艺术博物馆
五蛟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地处元城、白马河、塌泥沟、兰沟四处交汇处,形似五条蛟龙在此相聚而得名故名五蛟。…[详细]

上城壕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元城河西侧,川台有汉代古城,村民多在护城壕外依山而居,故名。…[详细]

蒋塬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为黄土碎塬地势,很早以前当地住户多姓蒋,称蒋家塬,后又称蒋塬。…[详细]

杜右手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元城川河的右侧,村民多姓杜,故名。1962年1月成立杜右手生产大队,1983年11月改为杜右手村民委员会。…[详细]

杨咀子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白马川河与杨咀子沟交汇处西侧山咀,住户多姓杨,故名。…[详细]

刘沟岔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白马川支流塌泥沟上游两条支沟分岔处,以前大多数住户姓刘,故名。…[详细]

刘阳洼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山丘,以前村民多数姓刘,且习惯依阳山而居,故名。…[详细]

李良子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元城河东侧台地突出的梁状台地上,新中国成立前此处土地全为当地主李氏家族所有,故名。…[详细]

刘家湾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元城川河转弯处,村民依山而居,以前为刘姓为主,故名。…[详细]

吴塬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黄土碎塬,以前村民大多数姓吴,故称吴家塬,后简称为吴塬。…[详细]

南湾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马河沟中部一条支沟南部,西南大山湾,故名。…[详细]

马河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元城河支流马河沟,以前当地村民以马姓居多,故称马家河,后简称马河。…[详细]


以下地名与五蛟镇面积相当:
到五蛟镇必去著名景点

五蛟镇相关名人

五蛟镇特产与美食
华池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