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河坝镇 | 隶属:康县 |
行政代码:621224117 | 代码前6位:621224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车牌代码:甘K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21.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702人 |
人口密度:约2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三河坝镇因镇政府驻三河坝村而得名;境内有秧田河与三河坝河在镇政府附近交汇,形成较宽阔的“Y”形坝子。
【概况】 位于康县城南部22公里处。东邻铜钱乡,北靠秧田、店子乡,西与武都区五马乡接界,南与阳坝镇毗连。面积221.2平方公里。人口6081人。乡政府驻三河坝村。
【历史沿革】 以乡政府驻地命名。建国前属罗坪乡辖。1957年乡政府由罗坪迁于三河坝,遂改为三河乡。1958年归入铜钱公社,1961年分设三河公社。1983年更名三河坝公社,同年改为三河坝乡至今。2005年撤秧田乡并入三河坝乡。现辖三河坝、大湾、小村沟、小垭、席坝、垭合、斜坡、水草坝、马家山、瓦子坝、母家河、公家湾、秧田坝、石碑岭、大湾里、小河坝、牛头山17个村委会,93个自然村。
【自然与经济】 境内地势起
2024年3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三河坝镇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24年4月,陇南市人民政府命名三河坝镇为2025年度陇南市卫生乡镇。
1949年12月以前,属罗坪乡。
1951年土改时,属阳坝区罗坪乡。
1953年至1954年,分为罗坪、席坝2乡。
1955年4月,合作化时,合并为罗坪乡。
1957年8月,乡政府迁至三河坝,改为三河乡。
1958年7月,属铜钱公社三河坝管理区。
1961年12月,设为三河坝公社。
1983年10月,三河坝公社改三河坝乡。
2005年6月,撤乡并镇,秧田乡并入三河坝乡。
2024年,三河坝撤乡设镇,改为三河坝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三年为武都罗坪乡瓦子坝,沿用至今。1978年以前瓦子坝大队,1984年更名为瓦子坝村民委员会,2024年撤三河坝乡改三河坝镇后沿用瓦子坝村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小村沟村是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三河坝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因此处两山合成一个“丫”取名小垭。…[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此地有龙王河、瓦垭河、倒流河三条河流过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地形由上而下是一个湾,故而命名大湾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处被山环绕,呈现“凹”形,因此得名叫桠合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处四面环山,中间留下很小一片平坦地,如同席子大小,因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位于一个四面陡峭的坡底。故而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水草坝社命名,属三河坝乡人民政府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早年村里居住的农户大都姓马,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北边有一名为牛头山的高山而得名。1958年牛头山大队,1984年设牛头山村。2005年撤秧田乡并三河坝乡后设牛头山村村民委员会,2024年撤三河…[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宋年间,母系家族从四川大槐树搬迁至此居住,建国后命名为母家河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曾有巩姓人家在此居住,因附近有地名叫母家河,后来群众就把此地习惯性的叫公家湾。…[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很久以前此处大量种植水稻,由此得名秧田。…[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年,该地曾立一石碑指路,称为石碑岭。…[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道路弯绕曲折,故名。原来叫大湾村,1958年叫大湾队,1984设大湾村属秧田乡管辖,2005年撤秧田乡并三河坝乡后出现2个大湾村而改名为大湾里。…[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很久以前,因此坝前有一条小河通过,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