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秦回族乡 | 隶属:崆峒区 |
行政代码:620802206 | 代码前6位:62080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3 | 邮政编码:744000 |
车牌代码:甘L | 行政级别:乡 |
人口数量:约7362人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原名高家湾。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迁此定居,并袭用故土大秦名称。
大秦回族乡位于平凉市崆峒区西部干旱山塬区,虎山沟流域上游,总土地面积87690亩,全乡共辖12个行政村,45个生产合作社、2283户10120人,其中回族人口8703人,占总人口的6%,耕地面积38110亩,人均耕地3.77亩,截止2003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605.6万元,较优上年3677.6万元增长2%,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1612元。
2024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大秦回族乡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大秦回族乡原为安国第三乡,乡址设在刘庙村。
1953年,成立北新区,区址设在大秦村。
1954年,成立大秦乡。
1955年,更名大秦回族乡。
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大秦公社。
1970年,机关迁至东九村。
1984年,改为大秦回族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后属大秦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1958年8月由乡人委员会直接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大秦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白庙乡,1958年9月全县21乡并为10个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后属安国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1958年8月由乡人委员会直接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张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安国乡,1958年9月全县21乡并为10个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后属大秦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1958年8月由乡人委员会直接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刘庙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白庙乡,1958年9月全县21乡并为10个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后属大秦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1958年8月由乡人委员会直接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东阳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寨河乡,1958年9月全县21乡并为10个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树村是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大秦回族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后属大秦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1958年8月由乡人委员会直接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沙塬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寨河乡,1958年9月全县21乡并为10个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后属大秦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1958年8月由乡人委员会直接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梁东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白庙乡,1958年9月全县21乡并为10个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后属大秦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1958年8月由乡人委员会直接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梁西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白庙乡,1958年9月全县21乡并为10个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解放后属大秦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1958年8月由乡人委员会直接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东九农业合作社划归白庙乡,1958年9月全县21乡并为10个人民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后属大秦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1958年8月由乡人委员会直接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苏家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白庙乡,1958年9月全县21乡并为10个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后属大秦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1958年8月由乡人委员会直接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西九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白庙乡,1958年9月全县21乡并为10个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后属大秦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1958年8月由乡人委员会直接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腾堡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安国乡,1958年9月全县21乡并为10个人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