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石包城乡

地名:石包城乡隶属肃北县
行政代码:620923202代码前6位:620923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37 邮政编码:735000
车牌代码:甘F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691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704人
人口密度:约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汉魏晋时期曾在盆地靠西南处倚一小山垒石砌建城堡,明初在城堡东北3千米处夯土筑一长方形土城,因此而得名。

基本介绍: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辖乡。为全县绒山羊基地。1961年设石包城乡,1969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山区北部,距县城148公里。面积6910平方公里,人口0.1万。蒙古族占63%。有公路通县城。辖石板墩、哈什哈尔、公岔、鹰嘴山、石包城5个村委会。地处榆林河源头。地势平坦,草原面积大。畜牧业以养羊、牛、骆驼为主。农业主产小麦、豌豆、马铃薯和胡麻。石包城遗址始建于汉晋,为边塞攻守兼优的城堡,叠石为城,城垣完整。境内七个驴岩画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荣誉排行:

2024年2月,石包城乡被命名为2024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文化旅游:

七个驴岩画

七个驴岩画位于肃北县石包城乡七个驴大版。面积240平方米。分20组,计有人物、动物图形101幅,多为单人牵骆驼、骑马奔跑场面及岩羊、骆驼、马个体图形等。用凿点成线和阴刻单线条构成画面。岩画保

历史沿革:

汉时,为敦煌郡广至县管辖。

魏时,袭汉制。

晋时,归宜安县管辖。

隋时,隶属敦煌郡。

唐时,归瓜州常乐县管辖。

1951年,自治县成立后,设立乡人民政府。

1958年,撤销乡制,改为石包城大队。

1969年,改设为公社。

1985年,复设为石包城乡。

2005年,鱼儿红乡并入石包城乡。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鹰咀山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鹰嘴山坐落于该村辖区内,故名。1983年成立。…[详细]

石包城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境内石包城而名。1998年成立。…[详细]

石坂墩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哈什哈尔坐落于该村辖区内,故名。1983年沿用至今。…[详细]

哈什哈尔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哈什哈尔村是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石包城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公岔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公岔村是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石包城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鱼儿红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以前在一眼泉,水里有小红色的鱼,故名。…[详细]

金沟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金沟而名。1983年成立。…[详细]


以下地名与石包城乡面积相当:
到石包城乡必去著名景点
石包城乡民俗文化
肃北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