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木耳镇 | 隶属:卓尼县 |
行政代码:623022101 | 代码前6位:62302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41 | 邮政编码:747000 |
车牌代码:甘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48.4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896人 |
人口密度:约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木耳为藏语,意为“下雪”。
乡政府驻地多坝村,辖区北与临潭县新堡乡隔河相望;南以迭山与迭部县为界;东、西两端分别与纳浪、大族两乡接壤,中部与柳林镇环接插花。乡政府距县城13公里,有岷麻公路东西贯穿乡境。乡址多坝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5'、北纬34°33'。全乡总面积948.49平方公里,面积与人口在全县各乡镇中均属首位。辖11个村委会,43个村民小组,农牧业人口1826户8580人。
2024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木耳镇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1949年以后,历属柳林镇、多坝乡、木耳乡、洮南公社、博峪乡等。
1965年底,多坝、木耳2乡合并。
2002年1月17日,撤乡建木耳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吾固含义为“五个兄弟”。建国初期设立吾固村民委员会,1968年改名为吾固大队,1983年恢复设立为吾固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琪澈含义为“大漩涡”。1968年改名为七车大队,1983年设立为七车村民委员会,2024年标准化处理改为琪澈后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出纳含义为“水庄”。在合作化时期,取扎那村的第二个字“那”出舍村头一个字“出”,由初级社过度到高级农业合作社,至1966年初现木耳人民公社成立。定为出…[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多坝含义为“沟口”。1968设立多坝大队,1983年改名为多坝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秋古含义为“鹏头”。1968年改名为秋古大队,1983年设立为秋古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博峪含义为“土司之乡”。1968年设立博峪大队,1983年改名为博峪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木耳含义为下面的村庄。解放前属卓尼县杨土司朱扎七旗和国民党卓尼设治局柳林镇。解放后属卓尼县柳林区三乡。1962年分县后归卓尼县木耳乡,1968年改为木…[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叶儿意为“上庄”。1962年分县后属卓尼县木耳乡,1968年改为叶儿大队,1983年设立叶儿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寺古多含义为“凉爽沟口”。解放前属卓尼杨土司和吾什旗国民党卓尼设治局,解放后属卓尼县柳林区。1962年分县后归卓尼县木耳乡,1968年设立寺古多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冰崖含义为“在卜儿簇之前”。1968年设立冰崖大队,1983年改名为冰崖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麻地湾是以古代种植大麻而得名。1962年分县后归卓尼木耳乡,建麻地湾公社,1968年改为麻地湾大队,1983年恢复设立麻地湾村民委员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