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坑镇 | 隶属:东莞市 |
行政代码:441900109 | 代码前6位:441900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69 | 邮政编码:523000 |
车牌代码:粤S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7.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8.79万人 |
人口密度:约683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原有东坑村,宋末形成东坑圩。
东坑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中部,地处穗、深、港经济走廊,公路网络完善,北距广州70公里,南至深圳特区60公里,距东莞火车站5公里,距香港90公里。东、南、西、北分别与东莞市寮步、大朗、常平、横沥、茶山5镇接壤,属半埔田片半丘陵地区。全镇面积2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流动人口10万多,镇府驻地距东莞市中心区20公里。
东坑镇基础设施完善,日供水8万立方米,日供电30万千瓦,有11万千伏,22万千伏变电站,现有开通10000多门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开通了INTERNET国际互连网,拥有现代化一流通讯设备。镇内各类专业银行,银行服务网点遍布全镇。
-
东坑镇各村
东坑镇于南
2024年9月,2025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东坑镇位列第144名。
2024年5月,2024年全国镇域经济500强榜单发布,东坑镇位列第106名。
2024年4月,东坑镇入选广东省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名单。
2024年11月,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公布,东坑镇入选。
2024年10月,2024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东坑镇位列第149位。
2024年9月,2024年全国五百强镇名单发布,东坑镇位列第114。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东坑镇上榜。
2024年10月,东坑镇上榜2024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131位。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镇名单,东坑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彭屋彭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彭屋村,建于明嘉(1521-1566)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有四百余年历史,由彭屋村史上名人彭世潮(御赐进士官拜陕西道监察御
永丰县旅游重点景区。位于陶唐乡境内,距乡政府5公里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咸亨初年,距今已绵延了上千年,成为永丰历史见证。自宋绍兴年间始就官宦商贾辈出。宋、元、明、清历朝以来,该村的进士就达十余
东莞丁氏祠堂地处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丁屋村。始建于明朝景泰(1450~1461)年间,清朝光绪九年(1883)重修,现存良好。在东莞素有“三间祠堂、四间庙”之说,历代传闻,“丁氏祠堂”就是其中
丁氏祠堂及丁屋村古围墙位于东坑镇丁屋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第八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彭氏大宗祠位于东坑镇彭屋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第八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南宋孝宗年间。
1949年前称东马乡、东塔乡。
1949年-1952年属东莞县新一区,称东马乡。
1953年成立东坑乡,至1957年归第四区管辖。
1957年12月,撤区并大乡,设立东坑大乡。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东坑大乡归属常平人民公社。
1959年,属横沥化社。
1961年7月1日,从横沥公社析出,成立东坑公社。
1983年底改社为区,称东坑区。
1987年撤区设镇,称东坑镇,并沿用至今。
草塘主要有谢、李、卢三姓,谢姓始宜谢拱宸于南渡时由南雄珠玑巷迁东官(莞),3世谢章祥再由东官(莞)石崇巷徙居草塘。元末明初,李韬之四子李而温迁居草塘。…[详细]
东坑镇骏达社区成立于2010年11月,是我镇首个以承接东坑镇新莞人积分入户为主要职能,以“服务新莞人,完善厂区配套服务”为宗旨的新型社区。性质属于行政…[详细]
东坑村地处东坑镇中心腹地,东北面毗邻寮边头.东南面连接长安塘,南面与黄麻岭、大朗竹山相接,西面和西北面分别与井美、新门楼一河相隔。卢氏始祖卢创基于南宋…[详细]
黄麻岭村位于东坑镇南面,清乾隆年间(1736—1795)谢姓始祖之子孙由南社迁来黄麻岭定居。民国37年(1948),黄麻岭村属于横浙乡第26保,共12…[详细]
长安塘位于东坑镇东南面,明末(1600)卢姓由寮边头徙居长安塘。因村旁有座马安岭,面临水塘、平川,左右有小丘.整个村庄像坐在太师椅上,甚觉安然;且村庄…[详细]
寮边头村位于东江支流青鹤湾水河畔,紧靠着穗港主干线交通走廊。东南与常平镇公路连接,南与大朗公路及莞樟公路相连,西面道路可通寮步,北面公路直通横沥。寮边…[详细]
塔岗村位于东坑镇的东北部,东与坑美接壤.南与寮边头、西与新门楼相邻.北与横沥镇隔坑村、半仙山村隔河相望。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辖塔岗、塔子头两条自…[详细]
坑美村位于东坑镇东部,与常平、横沥相邻。始祖李维统于明洪武初立利,已传至28代。另有长江贝自然村刘姓46户,周姓18户,谢、袁两姓各1户。因位于陇西之…[详细]
新门楼村主要有谢、卢、周、刘四姓。谢姓于南来年间立村;卢姓始祖卢运通于南宋末年由南雄珠玑巷徙居新门楼。民国37 年(1948)属横沥乡第23、24保,…[详细]
明嘉靖元年(1522),谢拱宸之12世孙谢飞胜各房由草塘迁井美。井美村原名井尾,三面环山,形似卧虎;村前低洼.貌似藏龙.分东南北三门入,以东门为主。因…[详细]
初坑村是由初坑、龙坑、正坑、小塘、杨梅岭5个白然村组成,以丁姓为主。初坑又名丁屋新围,清末立村,因是当时附近建立的第一个村庄,故名;龙坑村民是明嘉靖年…[详细]
风大由风鸣岗、大田塍两个自然村组成。始祖黄希圣于南求高宗纠兴30年(1160)携子徙居风呜岗大田塍。立村时.传说村中有一对风,村民在挖塘时无意将风锄伤…[详细]
丁屋村原名琥珀坑,丁屋的始祖北宋初年南雄县由丁家洞迁居东莞文顺乡(即今茶山,石排一带)。15世祖丁麟再迁居周坑(即今丁屋村东门200米处)。至23世祖…[详细]
彭屋原名马坑,位于东坑镇西北部的琥珀山(又名马坑山)脚下。彭姓开基,始祖彭应春号云溪在乡科试中举后被凋往广东南雄县任教谕,百至嘉定十三年(1220)致…[详细]
黄屋村又名马坑,黄氏丁南宋度宗年间(1265)立村。当时,因村向马岭故名马坑,后以姓氏命名黄屋。该村坐北向南,地处东坑镇西面,东与风鸣岗接壤,西和丁屋…[详细]
角社村坐落于人圳埔南面,东邻横沥石涌,北靠茶山粟边、超郎,西接寮步石步、西溪,南挨彭屋、丁屋,宋朝立村。原有上围、下围、丁字路围仔,遍地低洼荒埔,五个…[详细]
谢阳光(1917—1982),原名谢煦祥,东莞东坑人。1934年8月,谢阳光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在法明区任共青团支部书记。后因组织遭到破坏,奉命转移回东莞,与香港“南委”取得联系后,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