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黄布镇 | 隶属:龙川县 |
行政代码:441622105 | 代码前6位:441622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62 | 邮政编码:517000 |
车牌代码:粤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6.1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08万人 |
人口密度:19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6个行政村 |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黄布镇称金鱼约。后因境内峰峦起伏,中间金鱼河自南向北穿过,经常受洪水袭击,河水多呈黄色,加之境内形似一块长布,故又名黄布。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黄布镇人口数量为1.08万人,位列龙川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8位。
黄布镇位于龙川县南部,东接鹤市镇,西邻佗城镇,南通东源县叶潭镇,北连通衢镇,相距县城24公里,总面积56.12公里。下辖宦境、大广、松洋、金鱼、新布、欧江6个村委会和1个街道社区,全镇总人口约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流动人口约1.3万人。全镇耕地面积12699亩,其中水田10450亩,人均水田耕地面积约0.4亩,山林面积47761亩,200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21221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4919元。
农村经济:黄布镇农村经济正稳步发展。黄布镇委镇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黄布镇努力加快农村基础设
文化旅游:
黄觉群(1879~1943),原名秉杰,别字俊平,化名日安,龙川县黄布欧江人,是龙川工农革命的先驱,龙川党组织的创建人。早年在广州从事-,先后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
塘耙屋——龙川第一个农会旧址位于龙川县黄布镇欧江村塘耙屋。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广州农-动讲习所开学,来自龙川黄布的黄超凡参加讲习所学习。毕业后,黄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后受组
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金鱼乡、宦江乡,隶属鹤市区管。
新中国成立后,曾设金鱼乡、黄布公社、黄布区。
1957年,设黄布乡。
1958年,属鹤市公社。
1976年,析置黄布公社1983年,撤社设区公所。
1987年,撤区设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境内四面环山,峰峦起伏,中间金鱼河自南向北穿过,经常受洪水袭击,黄水成河,金鱼河恰似一条黄色长布,故名黄布。…[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解放后由原黄布(新星、新井力、新乐、新东)四个村,取其新布,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松洋、黄江、宦境为岌江乡,七个保松洋一、二保。解放初期仍为岌江乡,保改为村,1953年改为小乡制,一、二村合并一个乡,本地土名、高松树、湖洋囲…[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欧江原是姓政、姓黄的居住地,江是江夏堂黄氏的堂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很久以前,鲤鱼山有几条金鱼,故名。解放初属金鱼乡,1958年属金鱼大队,1983年改为金鱼乡,1987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金鱼管理区,19…[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0年前叫大江大队,因本县佗城镇有一同名的大江大队,县为方便区别,以防混淆,故1980年后改为大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姓番人的居住地,由于地形狭长,故称番径,后改称宦境。…[详细]
黄麟书(1893~1997年),又名林祥,龙川黄布镇马岗村人。191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归国后,即从事教育事业。历任龙川县立中学、海丰县立中学、广东省立一中(今广雅中学)教员、学监、教育长及广
黄觉群(1879—1943),原名秉杰,别字俊平,化名日安,龙川县黄布欧江人。早年在广州从事工运,先后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随第二次东征军回龙川领导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与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