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生江镇 | 隶属:罗定市 |
行政代码:445381114 | 代码前6位:445381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66 | 邮政编码:527300 |
车牌代码:粤W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0.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49万人 |
人口密度:41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原名崩岗,后以泷江(罗定江)的方言近音,改名生江。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生江镇人口数量为2.49万人,位列罗定市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6位。
罗定市辖镇。解放初属罗定县九区,1961年析黎少公社设生江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区9公里。面积60.6平方公里,人口3.2万。有公路直通广海北线。辖生江、里午、安全、八达、埗兵、八和、云桂、碗窑、三和、七记、双脉11个管理区(村委会)。工业以针织、五金、电力、建材业为主。农业主产花生、大豆、蚕桑、红薯等,盛产龙眼、荔枝。
文化旅游:
广东罗定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罗定市生江镇、罗平镇境内,地处金银河水库、罗定江生江镇和罗平镇河段,总面积1003.19公顷,湿地率61.8%,属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河流与库塘复合湿地生态系
生江镇在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到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属泷水县地。
明万历五年至清末归罗定州管辖。
民国时期分属罗定县第一、第四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属罗定县第五区。
1953年5月起属第九区。
1956年11月划归黎少区。
1958年公社化后,初属黎少公社。
1961年6月从黎少公社分出设生江公社。
1983年8月撤销公社设立区。
1986年11月撤区建立生江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驻生江镇街中心,故名。1989年5月设立管理区同时成立居委会,且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委会因驻地在紧贴生江圩的生江塘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沿用前身诞生时取辖区内大村里塘、黎午各一字而得之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廖氏始祖进光公于公元1716年自广东罗定县生江镇八达村委木槵村迁到勒竹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之后,黄、李氏族人于公元1860年自罗定黎少镇横岗…[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沿用前身1961年由八个自然村组建时的命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后,罗定县人民政府在第九区设立榃兵乡,此后该行政村名称得以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因沿用前身1961年由八个自然村组建时的命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6月生江公社从黎少公社分设后,随属的原云安大队一度分拆后,其中的茅针、水岸、河口3个大队于1962年合并为云桂大队。云桂之名从此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新中国建国初由榃坝、五平、大岗三村组成设立的三和乡于1958年与碗窑村组设三和生产大队。1961年碗窑分出设立大队,之后三和大队一度并入碗窑大队,碗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因沿用前身建国初由榃坝、五平、大岗三村组建时的命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黎姓于清代中期从黎少头陂到今七记村境内选址定居,先后选过6处都不理想,第七次迁今址居住才一切顺利,而取名七记,后所在行政村亦以七记为名并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61年6月,原曾隶属罗城、素龙公社的七记大队划归刚从黎少公社分出的生江公社,同时从七记分设双脉大队,双脉之名自此沿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