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水寨镇 | 隶属:五华县 |
行政代码:441424100 | 代码前6位:441424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3 | 邮政编码:514000 |
车牌代码:粤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19万人 |
人口密度:约143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6个社区、24个行政村 |
因地处琴江河下游,地势低洼,四周水面环绕,故名。
水寨镇地处五华县城,位于五华河与琴江河汇合的三角地带,东临琴江河,北倚五华河,南接本县横陂镇,西与转水镇相连,总面积99平方公里,是五华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贸易中心。下辖4个居民委员会,23个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底,全镇总户数47782户,146941人,其中非农78830人,农村68111人。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水寨镇上榜。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镇名单,水寨镇榜上有名。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水寨镇人口数量为14.19万人,位列五华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
2024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4年淘宝镇,水寨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平安寺地处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大沙村,与兴宁市刁坊镇联新村交接处的分水坳,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美名远播。此地群山环抱,汇灵纳吉,风水宝地,佛菩萨灵感无
联珠塔位于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大坝坝心村,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2024年3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联珠塔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前,属清化都水寨乡。
清末,属太平约。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第二区署。
1949年6月,揭陆华边行政委员会在此设水寨市。
1950年7月,成立水寨镇,属水寨区。
1954年,县治从华城迁至水寨镇。
1956年5月,撤销镇建制。
1981年10月,恢复水寨镇(乡级)。
1983年10月,建区。
1987年,改称镇。
2004年10月,五华县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大坝镇并入水寨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府前社区是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西河社区是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公园社区是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大坝社区是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新城社区是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园岭社区是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传明未清初时期,李姓始祖与周姓土地界引起纠纷,诉至县令判定,后李周姓二姓协商和谐相处,“协和”由此而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传琴江河原河道从本村境内通过,因位于原河道的末端,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在改革开放以后,由良树片,榄树片,深美片,合成一个自然村庄为良美村。“良美”,寓意良好美丽的村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宋朝时期,祖屋凤山堂挖有一口水井,土质无黄泥,后因黄泥井而得名黄井。…[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根据水寨圩为中心,该村位于河流的上游,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前身为桑园围,因种植桑树而得名,明朝洪武年间(1372)王监公祠建成,1986年迁建高车坝坝美大楼,因大楼之称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当时居民刚搬迁至员瑾,到处是山,于是在后面造菜园种菜比较近,故得名园近,后来慢慢变为“员瑾”,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地山地较多,故名。新中国成立后为水寨区大岭乡,1958年为水寨公社员瑾大队,1983年为五华县大岭管理区,1999年为大岭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说从前有罗、傅两姓人居住,设圩场“罗傅圩”,因“傅”与“湖”谐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600多年前,李氏十四世由玉茶塘迁至员瑾大麻岭,后迁至此地,建祠“乌鸦落阳”,名为“大草埔坪”,简称“大埔”,因“埔”与“布”谐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村附近的沙滩形似犁头,故名。原名犁田坝,原来属水寨公社大布大队,1978年与大布大队一分为二设立犁田大队,1989年设称犁田管理区,1999年设称…[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在古时澄湖一带,地形低洼,湖泊多,沿江河边。在潮州沿海一带的白鳝到产卵时期,同时聚集在湖泊中,故有“澄湖白鳝卷湖”之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此处有较大的湖泊与河坝,故名。新中国成立初为水寨区。1958年公社化时,为水寨人民公社大湖管理区。1960年至1968年期间,曾二次划入县农场,为五…[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由莲塘湖和澄洞两村合并,并取“莲、洞”二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七墩围,明朝在此设都司,名为七都司,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由平星和横湖合并,并取“平、湖”二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由大塘肚和黄沙塘合并,并取“大、沙”二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查,解放初由中洞、平湖合并为高车大队、平中大队,“高车”由此而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中洞地名几百年前沿用至今,无从溯源。解放初期为水寨公社高中大队。1973年由水寨公社设称为梓皋公社高中大队;1979年冬原高中大队分开高车村,亦名为中…[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地处山坑,当地祖先告诫后代要行善积德,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中有一矮山叫榕树墩,多种植为榕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说薛姓三世祖的儿子比父亲高明,故称子高,后取谐音得名梓皋,梓皋属水寨公社,1978年分公社,成立梓皋公社,分出岗阳、榕树、坝心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地处梅江淤积坝的中心,故名。始建于南宋时期,因历史人口迁入,故而迁徙至此建立村落繁衍生息,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时由梓皋乡后分为坝心村,1949年…[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黄狮新村是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