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坭陂镇 | 隶属:兴宁市 |
行政代码:441481130 | 代码前6位:441481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3 | 邮政编码:514000 |
车牌代码:粤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7.3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58万人 |
人口密度:52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31个行政村 |
因昔时筑有泥土拦水坝(俗称陂),坭同泥,为地名用字,故名。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坭陂镇人口数量为4.58万人,位列兴宁市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
坭陂镇是全省260个中心镇之一,位于兴宁市中南部,东连新圩,西接刁坊、宁新,南邻五华县,北连永和。辖31个村和2个居委会,总面积87.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319亩,山地面积60073亩。2005年年末总户数18106户,总人口82384人,其中农业人口76342人。
文化旅游:
进士第,位于坭陂镇汤一村,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历经两代人50年建成。为三堂八横二围围龙屋,外加一横屋书院6间,分布面积近2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150米,进深108.
1979年,兴宁县辖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43个。
今坭陂镇境地分属坭陂、陂西、坜陂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3年11月,兴宁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撤社设区建乡规划》,决定改变“政社合一”体制,全县共设区公所28个和镇1个。
今坭陂镇境地分属坭陂(陂西并入)、坜陂区公所。
1987年6月,根据广东省政府《关于对兴宁县撤销区公所设置乡(镇)建制的批复》,兴宁县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撤销29个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数百年前,九子坑沥水流入宁江处,筑有一座泥陂,故名“泥陂”,后于谐音写为坭陂,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区由角嶂下与桑梓塘合并,各取一字“角、塘”,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过去因范、肖两姓人因争水灌溉农田,经常发生争执,后经当地官府指令在该条小溪筑一水陂,将溪水均分两地,以息争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原来有一柑子园,故名柑子园村,简称“柑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区由东联片和西湖片合并而成经约定取名为“合湖”,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名汤湖,因本区地处汤湖上片,按交序排列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汤湖下片,按序排列称为“汤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取本村两大居民点的首字“湖坊”“柏塘”组成现今湖柏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以前房屋周围有水塘,取名叫“黄塘围”后因叫法原因改成了“黄垌围”,简称“黄垌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笃陂村是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坭陂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相传旧时丙塘地处低洼长年水浸,有一低垄形成一口似饼状的大塘,故名饼塘,后写成“丙塘”,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由笃陂村分出三个村,而此村位于最东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由过塘透、南兴、铁炉咀三个村组成的,不取三字名,而称名为新民乡,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将军村是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坭陂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由两村合并,取大同的“大”与培新的“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同与东湖合并后,取新同的“新”字与东湖的“湖”字取名为新湖,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驻地在泥陂镇管辖内的东部,故名。1949年称东山村农会,1950-1957年称东山大队,1963年-1986年称东山乡,1986年后称东山管理区,…[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叫里中,因地处兴域至水口的中间,即里程的中段,故称“里中”,后以谐音字称为“理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为纪念创始祖文德公得名。故名。1949年称文德村农会,1950-1957年称文德大队,1963年-1986年称文德乡,1986年后称文德管理区,1…[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是从文东村独立迁出,以文东村的“东”和兴建之意成立称为东兴大队,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区原名赤联大队,旧时叫赤陷宝,因“赤”字含劳苦主义,改为“文”,而该区又在镇的东片,故改称“文东”。…[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宣明”为当地村落祖先名,以祖号取村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村地过去因有宁江河环绕村落,故名。1971年宁江移河截弯取直,去掉了周围的河堤,1973年改称河心乡,1983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改称河心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以前居住王、孙两大姓,称为“王孙”。后来曾氏从相子瓦仓前搬至上村落居,后逐渐各姓氏人口多起来就把“王孙”改为“王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文化大革命以保卫红色江山,称为“红卫大队”后成立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坭陂公社分公社时取陂新的“新”和宝墩岭的“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先为坭陂公社所属,分出后自成大队以新成立之意取名为新群大队。该镇后使用坭陂镇的“陂”和新群大队的“新”字组成今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旧时坭陂区有一个分名也叫笃陂,为了方便区别,当时是坜陂的笃陂乡为“上笃陂乡”坭陂的为下笃陂乡。…[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先有个小学叫东红小学,新中国成立后便以校名“东红”沿用为村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由东昌、烟墩两个片合并组成一个片区,又因驻地在行政区的东部,故名为“东联村”。…[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行政村内的小学校门对向南部,故名。南方乡原名东观村。四十年代初,村南黄姓创办一间小学名为“东观小学”,既黄姓祖先的祖号叫“东观”。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当时划入坜陂公社,以坜陂的“陂”与兴宁的“宁”字起名“陂宁”。…[详细]
刘焕彬,1942年出生,兴宁坭陂镇人。2001年4月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及圣彼德堡工程院外籍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