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龙源镇 | 隶属:剑阁县 |
行政代码:510823101 | 代码前6位:510823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9 | 邮政编码:628300 |
车牌代码:川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7.3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2万人 |
人口密度:约14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以驻地龙源寺得名。据传:附近唐家庄上,原有九条石龙,源出一地,人们在此地修建庙字,塑造了九龙十八殿,故命名龙源寺。后来,在此兴场开市,又称龙源场,故得名。
基本介绍:
龙源镇位于剑南路,距剑阁老县城21公里,所辖16个村,52个村民小组.3953户,14762人,耕地面积20628亩。幅员面积达87.32平方公里。集镇建于原龙源寺,属于高山镇。
镇处深丘地带,境内地表出露地层属七曲寺组,主要由砂岩、粉砂岩、泥岩、砾岩互层组成,农耕地多分布于二、三层台地上,多为梯田、梯地,共20628亩。镇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示。水热资源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农业灾害天气较多,多年平均气温为15.2℃。降水量 1000毫米,镇内河流属西河小支流,由于源近流短。流域面积中,径流随雨季变化,由西北流向东南,山区性河流特点显著,水能开
荣誉排行:
2014年3月,被命名为2013年度四川省省级生态乡镇。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设龙源乡公所。
1950年成立龙源乡。
1958年改乡为公社。
1984年改公社为乡。
1985年1月改乡为镇。
2020年5月,撤销江石乡,将其并入龙源镇管辖。
龙源寺社区居民委员会,隶属剑阁县龙源镇人民政府管辖。于1983年7月成立为龙源公社场镇居委会,设立在龙源场镇。2003年12月乡村换届时,根据龙源场镇…[详细]
青杆村由原来的宝泉村和青杆村合并而成,距离龙源场镇4.6公里,地面面积13.8平方公里,全村户籍户数766户,户籍人口2050人,下辖10个村民小组,…[详细]
登云村地处龙源镇的东部,距龙源场镇7.3公里,东与店子镇接壤,南邻店子镇盘龙村,西靠青杆村,北与普安镇鹤鸣村相连,境内最高海拔950米,最低海拔650…[详细]
红彤村位于龙源镇北方,剑南路旁,黄白古树道路横穿而过。距龙源镇政府1.2公里,幅员面积:9.1平方公里,新建村委会800平方米。全村所辖6个自然小组;…[详细]
龙源镇七宝村位于龙源镇西北部,村委会距离镇政府7.2公里,全村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5亩,林地面积3857亩,辖区6个村名小组,农业人…[详细]
龙源镇兴泉全村幅员面积15.06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568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4户,总人口2118人,共有脱贫户164户,易返贫监测户2…[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方民间传说的“九龙十八店”曾经源于此地云雾山中,九龙藏匿山中修行,偶尔组团到柳溪沟(又名何家沟)中嬉戏,长此以往,在原龙源寺(现龙源小学)正门对面一…[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原先化村和永红村在土地改革时期就叫凉圣村,源于凉圣山(先化一组和永红村一组就处于凉圣山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岭村、姜湾村统称寨子山下,在中岭村与姜湾村交界处有条梁名金子山,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原文笔村“文”字、原演正村“演”字,衍生“文远”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此村驻地位于江石垭,村遂取江石二字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村地处西山坡,故名。1951年为西山大队,于1984年更名为西山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原双塔村、五台村名字中各一字而命名。2020年双塔村村民委员会、五台村村民委员会合并,更名为双台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其村部驻地位于天堂咀,故名。1951-1979年为曙光大队,因重名更名为天堂大队,于1979年更名为天堂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群丰大队,因重名,以此地有一梨垭庙更名,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