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六都镇 | 隶属:云安区 |
行政代码:445303100 | 代码前6位:445303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66 | 邮政编码:527300 |
车牌代码:粤W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04.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17万人 |
人口密度:20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因原为明嘉靖前间德庆圳下八都的第六都,故名。
2024年1月,广东省乡村振兴局确定六都镇为2024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创建单位。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六都镇人口数量为4.17万人,位列云安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
六都镇位于云安县东北部,是云安县人民0所在地,也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滨临西江,东、南与云城区相连、西与郁南县接壤、北与德庆县隔江相望。镇内的六都港,位处西江黄金水道河段,是国家二级口岸,常年通航能力达到3000吨级,货物年吞吐量排在省内河运输第二位,正在兴建的云浮新港,年吞吐量达2000万吨。水路上溯云、黔、桂、下达穗、港、澳,陆路有云六一级公路(省道368线)与国道324线相接,沿江公路与郁南县、云城区相通,是一区三县货物集散地。全镇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96万人。
六都镇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铁、锡、铅、硫、瓷士、河砂、石灰石等
文化旅游:
杜鹃花生态观赏园座落在云安县六都镇南面的石山群中。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3公里。园内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独具匠心,是一个别具一格的旅游胜地。总面积1万多亩。该区有石山42座,具有形态各异
龙崖陈公祠位于云浮市云安县六都镇大营村。建于明代。祠祀明代中叶援朝抗倭名将陈璘。据《陈姓年庚部》记述:殿堂正中设神龛,供奉陈璘及其历代祖先。神龛柱有二十言对联,上联是“诗称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歌
六都镇辖地,清乾隆五年(1740年)设石龙堡。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设王疆堡。
民国15年(1926年)改堡为乡,后设六都乡、石龙乡、王疆乡。
民国36年合并为镇北乡。
1958年4月,南乡、大庆、六都乡合并为六都乡,9月高村乡并入,10月成立烘炉人民公社。
1961年3月,分设六都人民公社。
1983年4月设六都区。
1985年4月设六都镇。
1992年10月,省政府批准设立六都经济开发试验区,面积4平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原为明嘉靖年间德庆圳下八都的第六都,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原为明嘉靖年间德庆圳下八都的第六都,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有一条大河流进本村注入西江,故名。1954年成立村民互助组;1956年改称大河农业合作社;1957年成立生产队;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改成为大河大…[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1958年勒头乡分上六乡和下四乡时,上游村约占沙滩六成,以方位而命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1958年由簕头乡分成下四乡和上六乡,下四在下边,占地面积是簕头的四成,故名下四。…[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此地位于西江大河湾处,且是逢源河流入西江处,江水常年呈黄色,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希望村民富裕、自强,故名。1958年隶属六都公社,设富强大队;1970年以前坳仔、磨刀坑村、篮坑村、云城区,属河口镇;1970年划归六都公社后,属当…[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南乡村委会位于六都镇西南部、偏于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建村时村屋的旁边都有一口水塘,每年上半年插水稻,下半年养鱼,当地称该鱼塘为谷塘,鱼塘边的村庄称谓谷塘村,村委会设在谷塘,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背面大山像一座大佛,山中水汇成溪河流经本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大队驻石仔路村,取名石仔路大队;1966年文革时期改名光明大队;1983年撤社区改称光明乡;1986年实行镇、乡、辖村为光明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希望村民生活富裕,寓意庆迎丰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大跃进时期号召村民向大庆油田学习,像大庆一样发展工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办公驻地在冬瓜坳和道城之间,各取一字,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