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四塘镇 | 隶属:临桂区 |
行政代码:450312105 | 代码前6位:450312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73 | 邮政编码:541000 |
车牌代码:桂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48.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23万人 |
人口密度:21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四塘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四塘圩得名。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四塘镇人口数量为3.23万人,位列临桂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
四塘乡是清代名臣陈宏谋故里,地处临桂县南部,距县城10公里,距桂林市20公里;有湘桂铁路、桂海高速公路横穿过境,横山站是湘桂线的一个客运站,辖区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下辖 15个村委会,总人口4.13万。四塘乡是临桂县产粮大乡之一,粮食生产是主导产业;全乡有水田面积5.6万亩,年产粮2万吨以上,其中优质稻比例达70%以上,每年向市场提供粮食近万吨;近年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重点抓了四塘马蹄和南方优质梨的生产。四塘马蹄的种植源于唐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所产水果型马蹄个大、皮薄、清渣而清甜,明清时期曾为贡品,如今享誉海内外,有“四塘马蹄销国外”之说;2000年被评为“桂林
清代时期,属临桂县。
民国二年(1913年),属桂林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界牌、太平、四塘等乡,属临桂县。
1950年,设第七区,属临桂县。
1954年,第七区改为第六区。
1957年,复设四塘乡。
1958年,设四塘公社。
1962年,四塘公社改区。
1966年,四塘区改公社。
1984年,四塘公社改四塘乡。
2024年,四塘乡撤乡建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村”由原先的村落搬迁至此,建成新的居住的村落。…[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界牌圩,因处甫岭脚下,古时是两地交界的地方,立有界牌,渐成圩场后称界牌圩。…[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思江在境内形成的一个大河湾,故名。1940年分为大湾、车埠2村,属界牌乡。1949年属秧塘区。1952年设大湾乡,属临桂县第八区。1954年属临桂县…[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设大队时,大队驻地附近有一座用土石架在河沟上的便桥,为当地交通要道,故以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驻地李家村,因李姓人居多,故名。1940年分为李家、南岸、西村3村,属界牌乡。1949年属秧塘区。1952年与信义、和平2村合设和平乡,属临桂县第七区…[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塘,古时的驿站,延伸义为路程计算单位,以10华里为一塘。因此地距桂林城约40华里,故名“四塘”。…[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驻地大约村一带居民居住很分散,后大家商约集中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驻地腊村,原名蜡村,因当地是蜡坭土质,故名。后同音演化成腊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驻地横山村,因村前有上马山、村后有狮子山横卧,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驻地刘村,因刘姓村民居多,故名。1940年为刘陂村,属秧塘乡。1949年属秧塘区。1952年并入临桂县第六区江西乡。1958年属四塘公社江西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驻地江西村,因位于相思江支流西面,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太平圩建于明代,因始居者从江西、湖南等地移居此地,为和睦相处,取名“太平”。…[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信,取自立守信之意得名。1940年为三民、三仁、自信3村,属太平乡。1949年属秧塘区。1952年设自信乡,属临桂县第七区。1954年属临桂县第六区…[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面村始由湖南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迁建,因以做面条为生,闻名乡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驻地岩口村(现已分为岩口老村、岩口新村),因村建在形似“五马归栏”的5座山峰下,山上众多岩洞的洞口与村同向,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