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http://www.xkfenlei.com/guangxi/rongshuimiaozuzizhixian_antaixiang.html",
地名:安太乡 | 隶属:融水县 |
行政代码:450225203 | 代码前6位:450225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72 | 邮政编码:545000 |
车牌代码:桂B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273.1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37万人 |
人口密度:5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清末民初属融县中区林安团,名称中有“安”字,“安”有安定、平安之意,“泰”有平静、稳定之意,故名安泰;又因“泰”与“太”同音,故今用同音字取名安太。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安太乡人口数量为1.37万人,位列融水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2位。
一、安太乡概况安太乡位于广西第三高峰----元宝山西麓,地处融水苗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68公里。全乡总面积273.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60公倾,水田面积647.2公倾,人均水田面积0.41亩,林地面积21391公倾,全乡森林覆盖率为78%。全乡辖13个行政村,88个自然屯,165个村民小组,5277户;总人口23543人,其中农业人口22952人,聚居着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5%。全乡下辖20个乡直机关单位,有医院1所,中学1所,中学在校生655人,小学15所,其中中心校1所,村完小14所,小学在校生1614人。有党总支部2个,支部30个,其中机关支部
清属融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有安泰乡,属融县。
1949年底,属融县香粉区。
1951年,安泰乡属融县第十区。
1952年8月,划归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设安泰区。
1958年9月,设万宝山公社。
1959年5月,万宝山公社分设林洞公社。
同时,将平安大队划分为求修、培洞两个大队,并将培洞、安全、六进、洞头、高安等5个大队与滚贝公社划出的4个大队成立洞头公社。
1961年7月,林洞公社又划出元宝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林洞大寨得名。林洞大寨,因由林姓村民建居在冲槽处,当地语称“槽”为“洞”,故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寨怀,指(村)寨外。因石姓先民迁居林洞村外,因当地语“怀”与“外”近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培地”为苗语译音,“培”指山坡,“地”指牛棚。培地屯因位于山坡,建村前曾建有牛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洞安,侗语原称“洞丁”,“洞”指沟,“丁”指石头。洞安屯因位于有较多石头的沟边而得名“洞丁”,后演变为“洞安”。…[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江竹村,取所辖“大东江”“白竹”2屯村名各一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宝屯因建在元宝山半山腰上,故名。1952年前为洋滥村,属融县和睦区荣安乡。1952年改设元宝乡,属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安太区。1955年属大苗山苗族自治…[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小桑”即小小的山,因“桑”与“山”近音,故名。小桑屯因建在小山坡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培秀”为苗语译音,“培”指山坡,“秀”指沟尾上方。培秀(今分上培秀、下培秀2屯)因建在沟尾的山坡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合村是广西柳州市融水县安太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求修”为苗语译音,“求”指沟尾上面,“修”指青苔。求修屯因建在培秀山脚的沟尾处,深山密林,树木挂满青苔,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甲报”为侗语译音,“甲”指那里,“报”指小山包。甲报屯因建在一个小山包的对面,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尧良”为苗语译音,“尧”指一面山坡,“良”指山梁。尧良村因各自然村都建在山梁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尧电屯,原称“尧殿”,苗语译音,“尧”指山坡的一面,“殿”指定居此地。该屯因位于山坡的南面,先民认为其风水较好,便决定定居此地,得名“尧殿”,后改为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