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http://www.xkfenlei.com/guangxi/rongshuimiaozuzizhixian_wangdongxiang.html",
地名:汪洞乡 | 隶属:融水县 |
行政代码:450225205 | 代码前6位:450225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72 | 邮政编码:545000 |
车牌代码:桂B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22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1万人 |
人口密度:4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
汪洞乡因乡政府驻原名汪洞村的腾合村而得名。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汪洞乡人口数量为1.1万人,位列融水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5位。
一、汪洞乡概况汪洞乡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部,地处桂西北的九万大山山脉腹地,北与贵州省榕江县及本县同练瑶族乡交界,南邻罗城县龙岸镇,西连环江县东兴镇,东接三防镇和滚贝侗族乡,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91公里,309省道线贯穿全乡四个行政村。全乡总面积2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353亩(水田7986亩,旱地7363亩),林业用地面积189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量63万立方米,杉木15164亩,竹林10271亩,八角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8%。总人口17794人,现辖腾合、廖合、结合、平时、八洞、罗洞、产儒、新合、池洞九个行政村,113个自然屯,140个村民小组,有壮、汉、苗、瑶、侗、水等民族,其中
清属罗城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有公义乡,属罗城县。
1952年8月,划归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管辖。
1959年5月,设立汪洞公社,划辖原三防公社的腾合、廖合、罗洞、池洞、产儒、平时、新合等7个大队和滚贝公杜划出结合大队。
1962年7月,汪洞公社并入三防区。
1968年12月,复设汪洞公社。
1984年7月,汪洞公社撤改为汪洞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腾合,含义有两说。一说民国设腾合行政村时由几个自然村合并而成,驻地设在腾村,故名。另一说传闻有三条龙在本辖区河段为争夺一颗宝石而倒腾,故把本河段叫腾江…[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廖合,民国设廖合行政村时由几个自然村合并而成,驻地设在廖洞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八洞屯,传宋代此地下方的河边有个石门,门内摆有碗筷等餐具,宛若餐厅,不久石门关了,人们传此为八仙洞,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罗”为“锣”,即锣声之意。“洞”为山冲坪地。罗洞屯建在传说锣声停止的地坪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池洞,传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莫姓先民迁居池洞湾草坪处,池洞河有七个大湾,“池”与“七”近音,当地称坪地为“洞”,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产儒,壮语Canjyiz,“产canj”指村,“儒yiz”指读书人。该村过去读书人较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合村,因1959年由王洞、如岭2大队合并设新合大队,以“重新合并”之意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平时屯,因先民们发现这里有一块平坦而又湿润的土地,取其“平”和“湿”之意,“湿”与“时”谐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结合村,取“团结战斗、互助合作”之意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