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http://www.xkfenlei.com/guangxi/rongshuimiaozuzizhixian_gandongxiang.html",
地名:杆洞乡 | 隶属:融水县 |
行政代码:450225208 | 代码前6位:450225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72 | 邮政编码:545000 |
车牌代码:桂B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29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84万人 |
人口密度:6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杆洞乡因乡政府驻杆洞村而得名。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杆洞乡人口数量为1.84万人,位列融水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
2024年12月,杆洞乡上榜广西2024年度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名单。
杆洞乡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部,东与洞头乡相连,南同滚贝乡接壤,西跟同练乡相邻,北和贵州省从江县交界。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44公里,是全县最边远、最偏僻的高寒山区乡。全乡行政区域总面积2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92亩,人均耕地面积0.4亩。辖12个行政村,76个自然屯。总人口24351人,其中苗族占总人口85%。聚居有苗、瑶、侗、壮、汉等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8.29‰。该乡为单一山地地形,平均海拔在800—1000米,平均气温摄氏17.6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水力资源丰富,一条流程60公里、落差1000米、流量7884万立方米的河流自南向北流经乡境。物产丰富,有木材蓄积量1.44万立方米
清属罗城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有杆洞乡,属罗城县三防区。
1952年8月,划归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管辖;同年11月,设杆洞区。
1958年9月,设杆洞公社。
1961年7月,杆洞公社析出大平、英洞、朋平、同练、和平等5个大队另设同练公社。
1962年7月,杆洞公杜改为杆洞区。
1968年12月,杆洞区改为杆洞公社。
1984年7月,杆洞公社撤改为杆洞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杆洞屯,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贵州人本务、务道迁建于两山之间较平的小山包上,因山上多竹鼠,苗语称“古就”,“古”指侗族,“就”指竹鼠;清宣统二年…[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百秀,苗语原称“养南”,即下寨之意,后因该村春夏山清水秀、百花争艳,于清宣统二年(1910)改称“百秀”。…[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党鸠”为苗语译音,‘党’指山坡,‘鸠’指河流的上游。党鸠,因建在河流上游的山坡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锦洞,苗语原称“古峪”,传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贵州人迁居于河谷一侧,得名“古峪”;清宣统二年(1910)因此地田垌风景优美,且“锦”与“景”音…[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归江,因村址附近有几条小河汇集归入融江,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讲屯,传说有“老总”“老讲“俩兄弟始从贵州省迁入建村,后人以其为村名,因“总”和“中”近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花孖,苗语原称“派孖”,“派”指一边,“孖”指河,意为在河边。传南宋咸淳六年(1270),贵州人故替迁居于花孖河西边,苗语称“派孖”;清宣统二年(19…[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尧告村,苗语原称“杉告”。“杉”指那个地方,“告”指角,意为偏远角落。清宣统二年(1910),用汉音、义结合改称“尧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小河屯,因由何氏从湖南迁居于小河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高强屯,苗语原称“嘎祥”,指山高凉爽,后因“嘎祥”与汉语“高强”近音而改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高培村是广西柳州市融水县杆洞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达言”为侗族译音,“达”指河,“言”指边。达言,因建居在河边,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