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垛乡 | 隶属:施秉县 |
行政代码:522623200 | 代码前6位:522623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5 | 邮政编码:556200 |
车牌代码:贵H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96.4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996人 |
人口密度:约2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7个行政村 |
传古时,有一年发生一次较大规模械斗,翁哨地区群众纷纷向白垛地方躲藏,结果这次斗争只到太平就结束了,白垛因而得名。
白垛乡位于施秉县东北部,距县城约18公里,全乡国土面积196.4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0101亩,其中田5910亩,土4191亩。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
全乡辖8个行政村,85个村民组共9044人。居住着汉、苗、侗、彝等民族,以汉族居多。乡党委下设14个党支部(其中8个村党支部),34个党小组共333名党员。辖区内有初级中学一所,村级小学9所。
全乡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洋芋、红薯等,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年产粮食5100多吨,种植烤烟1万亩以上。200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508万元,粮食产量512
2024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白垛乡为2024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4年9月,2024年贵州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白垛乡榜上有名。
1949年11月,施秉县接管施秉除六合乡以外的全部地区,各乡均划为区,白垛乡、半河乡为凤仪区。
1950年3月,白垛乡属城关区。
1953年4月,县内改建,白垛乡属第一区公所,称白垛乡。
1969年2月,撤销区级设置后,白垛与半河公社管理委员会合并,改称向阳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乡,向阳公社析置白垛、半河2乡。
1992年,撤区并乡,白垛、半河2乡合并为白垛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白垛”,传:古时苗、汉之间长闹纠纷,有一年发生一次较大规模的集群械斗,翁哨地区群众纷纷向白垛地方躲藏,结果这次斗争只到太平就结束了,白垛因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04年10月设立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04年10月设立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04年10月设立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前后是凤仪乡(其中龙塘、清水塘、花竹山、桐子冲和龙爪坪的一半属上苑乡第六保,1957年划属半河)第六保。1951年是第六村,1955年建…[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后设立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4年8月设立得名,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