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凉井村 | 隶属:六桶镇 |
行政代码:520123106219 | 代码前6位:520123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1 | 邮政编码:5502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贵A | 行政级别:村 |
根据境内水井名称及特点命名。此地有一口水井叫凉井,井水冬暖夏凉。
因清代年间,焦姓修有古井—焦家大水井,水质好,清凉爽口,故称凉水井。该村东南西北分别与长新组、团兴下坝组、长新坝子组、长兴丁家槽组、团兴浪朝组相连。总面积2.1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民组。相距乡人民政府6公里。村境内多为石灰质溶岩地区,海拔900-1000米左右,气候温和,但水源较为缺乏。全村农户131户,590人,其中少数民族28人。总耕地面积660亩,其中水田16亩,旱地644亩。主产玉米、大豆、小麦、洋芋、烤烟、油菜等,常年玉米总产量10万公斤,大豆2.5万公斤,小麦2.5万公斤,洋芋8万公斤。经济作物以油菜、烤烟为主。烤烟常年产量3.2万公斤,油菜2.6万公斤。
--
村境元朝时属四川行省六广等处蛮夷长官司,明朝时属水西管辖的于的则溪底飞(六广)地,明末清初属敷勇卫濯灵守御千户所。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属修文县信顺里六甲。
民国4年,属修文县北二区一保。
民国21年,属第七区周堰乡。
民国24年,属三民联保。
民国27年,第七区(六桶)和第六区(六广)合并更名为第五区。
民国31年,属三民乡第六保。
1949年解放后,隶属于三民乡。
1952年,属六桶乡长冲乡。
195
凉井村附近有中国阳明文化园、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桃源河峡谷生态旅游区、六广河大峡谷(六广河名胜风景区)、修文蜈蚣桥、修文阳明洞等旅游景点,有修文猕猴桃、梵净山紫袍玉带石雕、夺夺粉、泡椒板筋、香油龙凤腿、修文金秋梨等特产,有花溪苗绣、竹贴画、楠木渡花灯、平堡花灯、苗族斗牛会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