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赶场日期按地支属龙而得名。明洪武五年(1372),贵州宣慰司宣慰使蔼翠所领之龙耳土目,即今龙场镇。十七年(1384),奢香开九驿,龙场为首驿。崇祯元年(1682)建龙场大城,名敷勇。三年(1630)置敷勇卫。清康熙廿六年(1687)裁卫,置修文县,改卫城为县城,名龙场。

因辖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明洞”,故名。明正德年间,名儒大哲学家王守仁在境内栖霞山上创建龙冈书院,授徒讲学,悟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成为了致良知的思想雏形。所以史书有“贵州自有书院始于黔中,黔中自有书院始于龙冈”之说。为纪念王阳明先生,弘声阳明文化,故名。

历史上扎佐古城又名景阳,又因境内有清代创建的景阳书院,故名。

扎佐原为“劄左”,意为路边处理公文的地方,相当于“准驿站”。古汉语中“劄”通“扎”,“左”通“佐”,即为“扎佐”。

久长原名狗场,古代逢戌日赶集,故名狗场,又称狗场坝,民国后期修筑狗场至修文公路,取名狗修路,甚是不雅,遂按狗场谐音久长之意改名久长。

六广原为陆广,意为河东地区“陆地广阔之意,久之,人们就错将之称为“六广”。

在乡境北部一带,明朝时先后有六个百户长官率兵屯田垦荒,称做六屯。

因洒坪指此片区的名称,故名。

以驻地六桶坝而得名。

来源于明朝时百户长官率兵于此屯田戍守居住地。

古时是一片不大的竹木茂密的地方,逐步形成村落,故称小箐。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