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箐社区 | 隶属:小箐镇 |
行政代码:520123108001 | 代码前6位:520123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1 | 邮政编码:550200 |
城乡分类:镇中心区 | 分类代码:121 |
车牌代码:贵A | 行政级别:社区 |
古时因该地山谷处竹木繁茂,被称为小箐,后逐渐有居民迁居于此,沿用“小箐”为居民点名称。
小箐社区东面和北面接大兴村,南靠小箐村,西抵大坝村。国土面积2平方公里,全社区有272户,615人,汉、苗、彝三个民族。
小箐社区元代属六广等处蛮夷长官司,明初属水西于得折溪地,明末属敷勇卫濯灵守御千户所,清代属信顺里二甲,民国4年属修文县中北区一保,21年属二区小箐镇,24年属小箐联保小箐保,31年废联保属小箐保。1949年11月解放后,1950年8月属小箐乡第1村农民协会,1952年4月属小箐村民委员会,1958年属小箐生产队,1961年属小箐生产大队。1982年由小箐生产大队析除街道居民人口建立小箐居委会,隶属小箐xiang_xiaoshequ_info.html">+查看详细小箐社区概况>>
境地元代属六广等处蛮夷上官司,明初属水西于得折溪地,明末清初属敷勇卫濯灵守御千户所。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属修文县信顺里(六广城)二甲。
民国4年属修文县中北区一保,21年属二区小箐镇,24年属小箐联保小箐保,31年废联保属小箐保。
1949年11月解放,1950年8月属小箐乡第1村农民协会,1951年4月属小箐乡人民政府,1952年4月属小箐村民委员会,1958年属小箐生产队,1961年属小
小箐社区附近有中国阳明文化园、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桃源河峡谷生态旅游区、六广河大峡谷(六广河名胜风景区)、修文蜈蚣桥、修文阳明洞等旅游景点,有修文猕猴桃、梵净山紫袍玉带石雕、夺夺粉、泡椒板筋、香油龙凤腿、修文金秋梨等特产,有花溪苗绣、竹贴画、楠木渡花灯、平堡花灯、苗族斗牛会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