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云村 | 隶属:峨岭街道 |
行政代码:520625001211 | 代码前6位:520625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6 | 邮政编码:555200 |
城乡分类:镇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22 |
车牌代码:贵D | 行政级别:村 |
因该村处于县城平坝之南山上,仰视如处云天之半空,整体地名就成为云半,又根据面积大小可分为大小云半,该村较大,得名大云村。
大云社区是印江自治县南大门,与思南县的凉水井镇、印江县城所在地峨岭镇毗邻,属山区丘陵地带。区域位置优越,属城乡结合部区域,距印江自治县县城6.5公里,距新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10公里。交通便利,304省道(铜思公路)穿寨而过,距与即将开工建设的杭瑞高速公路印江出口(小云村)仅1.5公里。土肥地沃,有耕地面积1383亩,其中田1195亩,土188亩。民风淳朴,人民勤劳,科技兴农意识深入人心,近20年来是印江自治县粮食生产科技示范基地之一。
现辖16个村民小组,373户农户,总人口1643人,其中劳动力783人,年人均纯收入2240元。2005年,被县委首批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示范村,
2024年9月,大云村被列入第二批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唐属思邛县。
宋属思堡。
元隶属思邛江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隶属水德江长官司。
清改隶安化县。
民国四年(1915)改属印江县,民国中期设印南乡,隶属城关区。
1952年12月更名为新寨乡,隶属第一区;1955年建“大云初级社”,1957年建“大云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为“大云大队”,1984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大云村”,原属新寨乡管辖。
2024年区划调整到峨岭街道管辖。
大云村附近有印江团龙旅游景区、大圣墩景区、木黄会师纪念馆、印江博物馆、团龙贡茶文化村、木黄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地等旅游景点,有梵净山翠峰茶、印江绿壳鸡蛋、梵净山茶、梵净山贡茶、印江社饭、红军鞋等特产,有印江鸭、印江印染工艺、土家族过年节、下洞祭风神、仡佬毛龙节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