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子营街道 | 隶属:余庆县 |
行政代码:520329001 | 代码前6位:520329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1 | 邮政编码:563000 |
车牌代码:贵C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160.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64万人 |
人口密度:约35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个社区 |
《余庆县志》记载,“取子母城相依之意”得名。意思是余庆县城是母营,而此地作为哨所住守哨兵,保护母营而得名子营。
小腮镇原隶属于白泥区的小腮、中关、哨溪三个乡,1992年撤并建后建制镇,南与黄平纸房接壤,北与石阡聚凤毗邻,东与余庆白泥相连,西紧靠余庆龙溪。属省级二类贫困乡镇,全镇辖6个行政村,126个村民组,4721户,总人口16170人。镇0距县城仅14公里,国土面积16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70亩,其中田10892亩,土7588亩,全镇森林覆盖率高达63%上,多家水厂建立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了河滨库区养鱼基地,开发了桥底“四在农家”乡村旅游基地、竹园山庄、玉笏山佛教地,规划拟建方竹库区旅游等,配合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示范点的不断推进等,使全镇人民生活水平与改革开放前显著
2024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子营街道人口数量为5.64万人,位列余庆县各乡镇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
文化旅游:
都市第三地生态园是县城城区的“城中花园”,紧挨余庆县城。园区总面积2000亩,是全国2800多个县城中唯一的城中生态农业园。园区内占地70亩的湿地公园,与园区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区域形成鲜明对
2024年7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5〕159号批准从白泥镇析出设置子营街道。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余庆县志》记载:“取子母城相依之意”得名。意思是余庆县城是母营,而此地作为住守哨兵,保护“母营之所就叫”子营。子营位于余庆老县城后山,与城相距二百余…[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辖区内有一古楼阁,名为梓桐阁,故名。2003年,将城关村20个村民组,南街居委会10个居民小组和中街居委会8个居民组合并组成梓桐社区,属白泥镇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余庆建县后,顺余庆河设置上、中、下三里,因此地位于余庆河上游,故名上里。…[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辖区内有一个人工湖,以石头围坎,从空中俯瞰,湖的形状像羊的头部,故名石羊湖。社区命名时,子营街道误写成石洋湖,县人民政府批复成“石洋湖”,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周易》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记录,也是余庆县名之来由。新社区成立时,为了弘扬余庆的“善方化”,为余庆旅游增加知名度,故以“积善之家”佳句中取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