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蕉溪镇 | 隶属:镇远县 |
行政代码:522625101 | 代码前6位:522625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5 | 邮政编码:557700 |
车牌代码:贵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62.0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1万人 |
人口密度:约7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蕉溪镇因唐代境内多种植芭蕉,蕉叶繁茂,故名“蕉溪”。
蕉溪镇原名盛宁乡,及昌盛安宁之意。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镇远的东部,国家级风景区舞阳河河畔,距县城仅17公里。东临黔东重镇青溪镇,南与苗族之乡金堡相比邻,西接镇远县城,北与江古乡作伴。全镇总面积162.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532.99亩,林地面积118139亩。全镇共有13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2361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5人。是一个汉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组成的多民族杂居地。其中,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辖蕉溪村村民委员会和蕉溪居委会。盛产水稻、玉米、黄豆、花生、油菜、桐籽、柑桔、金秋梨、大板栗、铅碘、重晶石、高岭土、铜钾等农作物和矿产。
集镇主体街道已全面硬化,建设总规模为
秦代时期,属黔中郡。
元代时期,属思州宣抚司。
民国二年(1913年),划归镇远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共辖6保、67甲。
1992年,罗溪乡和蕉溪镇合并为蕉溪镇(区级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地名来源于植被,因其原称“盛宁”,后因居住于溪水边,于唐代多种芭蕉而称“蕉溪”。…[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村委员在蕉溪寨而得名。该地名来源于植被,因其原称“盛宁”,后因居住于溪水边,于唐代多种芭蕉而称“蕉溪”。…[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地处山沟陡坡,村寨依山而建,雨时溪水激而称为“猛溪”,又因行政村设于此,作为为百姓服务,说明猛溪这一基层行政机构所在之处,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泡木园”,因此地生长泡木树,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不同民族间融合,亦说明村委会这一村级行政机构设在位于蕉溪镇古路溪,因而简称取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行政村属于蕉溪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推行保甲制时期为盛宁(蕉溪)第五保之一甲,建国后为蕉溪公社洞脚大队,1984年“政社分立,建立政权”时更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泡木”对植物称谓,因此处曾盛长此植物,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鱼塘村为行政村,民国二十九年(1930年)为盛宁乡(焦化)第五保之一甲。1953年为鱼塘乡分社,1953年4月,鱼塘从蕉溪乡划出,建立鱼塘乡公所,19…[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员在茶园寨而得名。行政村属蕉溪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推行保甲制时期猛溪为盛宁乡(蕉溪)第五保之一甲,建国初(1950年)为鱼塘农协会之一…[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有一条小溪,两旁长满了柳树,因又是村委会所在地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有一条小溪,两旁长满了柳树,因又是村委会所在地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员在罗溪寨而得名。行政村隶属路蕉溪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推行保甲制时期,罗汉溪(罗溪)为盛宁(今蕉溪)第三保,建国初(1950年)为盛宁…[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行政村隶属于蕉溪镇,建国前为盛宁乡(蕉溪乡)车镐溪。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推行保甲制时期为罗溪所辖;建国初(1950年)为罗溪农会之一;1956年…[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行政村属于蕉溪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推行保甲制时期为盛宁(蕉溪)第五保之一甲,建国后为蕉溪公社田溪大队,1984年“政社分立,建立政权”时更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