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羊坪镇 | 隶属:镇远县 |
行政代码:522625103 | 代码前6位:522625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5 | 邮政编码:557700 |
车牌代码:贵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3万人 |
人口密度:约16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历史上原为一大草坪,草坪中有一石,状若“山羊”,故此而名。
在镇远县东部,??阳河中游。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1.81万,其中侗、苗等民族占55.8%。辖1居委会、22村委会。1932年置羊坪、竹坪2镇及回龙、望龙、镇龙、镜山、漫坡、边郎、黄连、朱砂、板栗等乡。1942年改设羊坪、竹坪乡。1958年撤乡并入青溪公社。1961年析建羊坪、竹坪公社。1984年置羊坪镇、竹坪乡。1992年合并置羊坪镇。有重晶石、大理石、水晶、铁、铜等矿。产油桐籽、竹笋。有中小学21所。镇人民政府驻地羊坪,在??阳镇东北42公里,??阳河南岸。人口910,有汉、侗等民族。海拔320米。传古时该地草坪中有一巨石,形似羊,故名。有粮油加工、砖瓦、造纸等乡镇企业。集市贸易繁荣,饮食业兴
2024年7月,羊坪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战国时期,属楚国黔中郡。
汉至晋代时期,属武陵郡,隶荆州。
唐代时期,分别先后属峨山县(今岑巩)、渭溪县(今玉屏),隶奖州(今镇远)。
宋、元时期,属思州,隶黔州。
以思州田氏土司管辖领地,隶镇远军民总管府,属湖广行省。
明代时期,属思州宣慰司,隶湖广都司。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建立青浪卫后,属青浪卫。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立贵州行省,羊坪仍属思州府,隶贵州布政使司。
明万历三十一年(16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古时羊坪的草坪中有一形似羊的巨石。1958年叫居民小组,1980年后为羊坪镇居民委员会。1991年11月,第一届羊坪居委会成立,至今沿用为羊坪居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古时羊坪的草坪中有一形似羊的巨石。羊坪在战国时期属楚国黔中郡,汉至晋属武陵郡,录荆州,唐代分别属峨山县(今岑巩),渭美县(今玉屏),录奖州(今镇远)…[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从前其附近有一口石水井,呈碗状,水满但不溢出,用瓢舀出后水立即注满,因又是村委会所在地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名陶家坡,一家陶姓居住地,“桃”谐音“陶”,因陶姓人氏最初在此地拓土定居,繁衍子孙,后虽有其他姓氏入村落户,但因陶姓人氏最先到此,由此取名桃坡。…[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背后有一池塘被称为龙塘,因又是村委会所在地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地理村名来源于附近村寨名称,其村级组织设在上寨,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放前石宝塘属羊坪乡第四堡,1950年成立农民协会,称石宝塘大队,1980年改为羊坪镇石宝塘行政村。1992年撤区建镇时为羊坪镇石宝塘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三十一年(1942)元旦,竹坪乡工所正式成立,1949年11月15日成立竹坪乡人民政府;1953年4月,改称竹坪乡公所,1953年8月,建立中共竹…[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来此地主要盛产朱砂,故而得名朱砂村,并是村委会所在地。…[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竹坪六保,解放后土改时所辖黄连、上寨溪、石榴溪、上北斗等9个自然寨,1953年划出9个自然村,1956年更名为黄连高级社…[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行政村隶属于羊坪镇,民国三十年(1940年)推行保甲时期竹坪乡之一堡,解放前更名为竹坪乡第三村,1956年成立高级社更名为“兴隆社”,1958年人民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