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塘房村 | 隶属:牛场镇 |
行政代码:520524102215 | 代码前6位:520524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7 | 邮政编码:5521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贵F | 行政级别:村 |
因其位于猫场、牛场通往县城的必经之地,境内曾建有一座祠堂,在当地较为知名,故借以命地名为堂房,建村时改为塘房村。
塘房村位于牛场镇西面,距牛场镇政府驻地9公里,1958年建塘房大队,1984年改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415户1502人。
《织金县志》载:“明末朱燮元进军水西,曾从平坝渡思那河(三岔河)经猫场至李井(磨坡长官司)进入比喇”。比喇即现织金县城,塘房村原属李井乡,磨坡长官司驻地即在该村境内。至清代县境内设塘讯,邮路沿塘讯线路投递,该村为织金东路塘讯驿站所在地,故名塘房,至今遗址犹存。
--人口总数:1502人农业人口:1490人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发展口号:
解放初期属桂果区,1956年隶属于少坝公社(高级社);1958年成立堂房大队,属沙坝公社管辖;1984年堂房大队改名为塘房村,属沙坝乡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岩寨、沙坝、李井、牛场、二坡、大麦合并成牛场镇,塘房村属牛场镇管辖至今。
塘房村附近有织金洞、织金关水利风景区、织金古建筑群、恐龙湖水利风景区、织金财神庙、织金大峡谷等旅游景点,有织金头花蓼、织金续断、织金竹荪、贵州织金农家土制烟熏腊肉、织金白鹅、织金发粑等特产,有蜡染技艺(织金苗族蜡染)、砂陶制作工艺、芦笙舞(滚山珠)、彝族撮泰吉、彝族服饰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