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程委镇 | 隶属:博野县 |
行政代码:130637102 | 代码前6位:130637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2 | 邮政编码:071000 |
车牌代码:冀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9.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万人 |
人口密度:约60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33个行政村 |
因镇政府驻大程委村得名。系汉桓帝于和平元年(150年)追封其祖母博园贵人为孝崇皇太后,立陵庙时令丞委程姓奉祀而得名。
博野县辖镇。1962年建大程委公社,1983年改大程委乡,1992年改程委镇。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13.6公里。面积59.5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程委、解营、宋村、南林里、刘村、宋家庄、西程委、东程召、程六市、维新村、南堤圈、杜各庄、田家庄、程什伍、耿家庄、顿家庄、解村、张庄、东杨庄、中阳庄、北阳庄、南板桥、南辛庄、凤凰堡、凤凰庄、庄窠头、夹河、北辛庄、北板桥、庞家庄、王家庄、北两合3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工业以拔丝、养殖、食品加工为主。美籍华人、生物学家牛满江教授出生在东程召村。
1957年,分属大程委乡、顿家庄乡。
1958年,划归蠡县,属崭新人民公社;同年10月划归安国,属崭新人民公社。
1962年,博野县恢复建制,辖区设大程委公社、庄窠头公社和杜田庄公社。
1983年,设立大程委乡、庄窠头乡和杜田庄乡。
1990年,大程委乡改置镇。
1996年,庄窠头乡和杜田庄乡并入。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系汉桓帝于和平元年(150年)追封其祖母博园贵人为孝崇皇太后,立陵庙时令丞委程姓奉祀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西周封大司马乔伯国于程而得名。宋代始,该村程姓陆续迁往河南省及本县董庄、沙窝、东铺、淮南等地,人口渐少,又称小程委。后居地理方位,复称西程委。…[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始建于唐代,因刘姓居多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载,该村建于唐,因姓氏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始建于唐武德三年(620)年,以姓氏取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唐代,因村东紧靠解村,又有兵营驻扎,故名解营。…[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始建唐代,因当时解姓居多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元至治年间,因张氏三兄弟建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淋漓,汉代建于一片四周环水的茂密树林里,因土地终年湿润,树木青翠欲滴而得名。北魏时村庄被洪水冲成两段,该村居南,故名南淋漓,后写成南林里。…[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汉朝,因当时该村与西南邻村均属代号“程召”的兵营驻地,故名东程召。…[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汉朝,因当时该村与东北面邻村均属代号“程召”的兵营驻地,故名西程召。…[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该村建于秦初,因为当时有三市六街且程姓居多,故名程六市。…[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建于战国时期,因当时该村被西、南、东三面河堤所圈,故名堤圈。…[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又名新立庄因清康熙年间,拓展潴龙河堤,原夹河村北头的部分村民迁居于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元朝,以田姓居多而得名。明朝在此筑台造灯,为内阁大学士刘吉建墓运土夜间指路,曾改名“铁灯盏”清末复名田家庄,现与杜家庄为一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宋朝,因耿姓居多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北宋,以顿姓居多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该村建于公元前220年(秦统一六国的第二年)因当时正推行什伍制,而程姓居村中优势,故取名程什伍。唐代该村出一蔡状元,村名又改为蔡家庄。明朝并入程…[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唐朝,原名孟八庄,因由范庄、西庄、孟庄等八个庄而组成而得名。明朝遭兵荒时西庄、孟庄幸存者多,故又西孟岗。清初,根据村庄东南如凤头,中间似凤身,西北…[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始建于唐朝,原名范家庄,以姓得名,系孟八庄之一。1962年与凤凰堡分治时改名凤凰庄。…[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与中阳庄、北阳庄合称东阳村。始建于战国时期地处燕赵界河东段之阳故名。1981年分治,因该村居南,故名南阳庄。…[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居原东阳村中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居原东阳村北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落羊坡,建于唐朝,因建村前系一倾斜大牧羊场而得名。宋时河道变迁,村被潴龙、运粮两河钳夹,曾有“河夹”之称。村民以其名有人受制于水的消极因素。随着运…[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板桥,建于汉朝,因村西有一木板桥而得名。据说王莽赶刘秀时,刘秀在此桥脱险而得名“铁板桥”,宋代村庄被冲为两段,该村居北,故名北板桥。…[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居北板桥以南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娘子台,始建于唐代,因邻村长孙娘子被唐太宗选进宫时曾在此弃辇上轿而得名。明朝为大学士刘吉修坟筑墙,从安平至大程委运土时由词经过,监工官员为邀功贪污…[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居多北辛庄以南,故名南辛庄。…[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高家庄,建于元代,因姓氏得名。明朝燕王扫北时村庄毁于兵荒。公元1404年,庞、徐二姓从山西夏县迁至,双方为争以自己的姓为村名而打官司250余载。至…[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装货头,建于北宋,因紧靠赵家河水陆码头,货物吞吐量大而得名。清康熙年间,李姓暴富,大扩庄园,亭台楼阁,据传曾有“李氏庄园甲京南”之说,故称庄火头…[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载,明永乐年间,甄姓由河北曲阳县党城迁居“装货头”,1920年开始单独建村,因村庄甄姓居多,故取名甄庄。…[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载,清康熙年间,王、耿二姓分别从本县熙合庄和安平县孝林村迁此定居,因王姓居多,故定名王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该村原名亲庄,又名长孙亲庄,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因李世民将该村长孙娘子选入宫院而得名。宋朝该村修一白庙,又以庙取名白庙亲庄,继而讹简为辛庄。后来村…[详细]
区划代码:~400,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北两合社区是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程委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401,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杜田庄社区是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程委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402,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庄窠头社区是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程委镇下辖的社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