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店镇 | 隶属:博野县 |
行政代码:130637101 | 代码前6位:130637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2 | 邮政编码:071000 |
车牌代码:冀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4.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51万人 |
人口密度:约72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因镇政府驻小店村得名。建于北宋年间,据传系由本县楼村(芦村)一户在运粮河边开小店发展成村而得名。
博野县辖镇。1962设小店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城北,距县城8.5公里。面积34.8平方公里,人口2.8万。博(野)温(仁)公路过境。辖小店、张营、北魏庄、吴王庄、肖庄、白庄、胡庄、周于庄、米家庄、曹庄、油里铺、谭庄、闫庄、北祝、西杜村、东杜村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工业以油漆、衬布、食品加工为主。
2024年9月,河北省爱卫办命名小店镇为2025年度河北省卫生乡镇。
2024年7月,小店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1957年,始建小店乡。
1958年,并入安国县,属旭光人民公社。
1962年,复归博野县,改建为小店人民公社。
1983年,复建小店乡。
1990年,改置小店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建于北宋年间,据传系由本县楼村(芦村)一户在运粮河边开小店发展成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始建于北宋,因处于故运粮河三个渡口附近而名三渡口。燕王扫北时,仅存杜姓一家和一亢氏孤儿,故改名杜村,辛亥革命后分成东西杜村,该村居西,故名西杜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与西杜村为一村,名杜村,辛亥革命后分成两村,该村居东,故名东杜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始建于宋代,因丁、洪二姓居多,而定名丁洪庄明燕王扫北时村庄遭毁,阎谭迁此居此,并成大户,改称阎谭庄。1949年分成两个村,该村阎姓较多,故称阎庄。…[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和阎庄为一村,名阎谭庄。1949年分成两个村,该村谭姓较多,故称谭庄。…[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修庄建于唐朝,因修姓居多而得名,明永乐年间周于二姓由山西夏县迁此定居,并逐渐成为多数,故更名周于庄。…[详细]
吴王庄村:总人口740户2100人。村总面积1.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0亩。收入以西瓜、大蒜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 …[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明永乐年间,由魏姓定居建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传明代燕王扫北时,肖小六、肖小八兄弟二人从山西夏县迁此建村,因姓得名肖家庄,解放后称肖庄。…[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建于北宋初,由胡氏三兄弟迁此建村故得名。…[详细]
油里铺:总人口246户850人。村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6亩。收入以种养殖、苗木为主。 …[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说明代燕王扫北后,白姓从山西夏县迁此定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明永乐年间,因当时迁此村的十二个姓中米姓最多,故名米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传,明代燕王扫北时,赵曹二姓从山西夏县迁此建村,取名赵曹庄。清末曹姓出了文武二举人,改称曹庄。…[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佛寺碑文记载,该村建于汉朝,因祝姓从北小王村迁居于此,地处北小王村以北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