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清河镇 | 隶属:方城县 |
行政代码:411322110 | 代码前6位:41132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7 | 邮政编码:473000 |
车牌代码:豫R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4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73万人 |
人口密度:约25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5个行政村 |
清河源于镇境北部山区,顺势南流,因水质清澈而得名。镇位于清河之滨,故名。
清河乡位于县境西部。东临城关镇,西靠袁店回族乡及柳河乡,西南接赵河镇,东南边券桥乡,北和东北与四里店乡、杨集乡毗邻。乡政府驻地老寺镇、清河镇;是全县五个回族人口较多的乡镇之一。
辖境北高南低,占总面积的54%。境内主要河流清河,源于北部山区,顺势南流,经11个村至券桥乡小吕庄汇入潘 河,境内河段长24公里。赵河沿西北界南流,成为本乡与柳河、袁店乡的界河。主要山峰有老栗山(海拔370米)等。全乡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夏季(七月)最高气温38@上下,冬季(一月)最低气温零下8@-10@,年平均温度15@。雨量多集中在7-9月,平均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之间。无霜期达230天左右。
该乡为
2024年9月,清河镇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清代分属招新上里、招新下里、招老上里。
民国时分属袁店镇、维摩寺镇、清河镇。
1947年为袁店区(驻袁店)。
1958年因修汉山水库迁驻老庄,成立清河公社,归唐楼区。
1984年改设清河乡,属方城县。
2024年改置清河镇,属方城县。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有一王姓官佐,为抵抗李自成义军,曾率兵在此安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民初为廓封镇。地处许、宛古驿道要冲,又是荆襄的门户,清同治二年(1863)筑的土寨,东、西门横额分别写有“豫阳关钥”和“京襄重关”字样。取其系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清初建村者系一个叫司龙的人,故名。清属裕州清新上里。民国年间司龙庄、毕营属清河镇,韩家丁庄、高筑坝属袁店镇。1947年属袁店区。1958年成立司龙庄…[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高姓始居,而得名高庄。民国年间属方城县袁店镇。1947年属赵河区。1958年成立高庄大队,属赵河公社。1961年划小公社后,属赵河区廓封公社。1969…[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候姓始居此岗,故名。清属裕州裕州招老下里。民国年间属方城县赵河镇。1947年属赵河区袁店乡。1958年成立侯岗大队。1965年并入高庄大队,仍属赵河…[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万姓先居于此,村处岗上,故名。清末属裕州招老下里。民国年间属方城县赵河镇。1947年属赵河区袁店乡。1958年成立万岗大队,属赵河公社。1961年属…[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村东、西各有一条河,故名。清属裕州清新上里。民国年间属方城县袁店镇。1947年属袁店区。1956年属袁店区赵庄中心乡。1958年成立双河大队,属袁店…[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村系明代一王姓所建,因盖有楼房,为和前楼(今已无)相对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王姓始居,而得名王庄,后因重名,更名为大王庄。2024年更名为王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贾姓始居,较南边的小贾庄大,故名。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年间属方城县维摩寺镇。1947年属袁店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属王庄乡。1958年成立贾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丁姓始居,故名。清属裕州招新上里。民国年间属方城县袁店镇。1947年属袁店区。1958年成立赵庄大队,属袁店公社。1961年划出建立丁庄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赵姓先居,故名。清末属裕州招新上里。民国年间属方城县赵河镇。1947年属赵河区河岗乡。1958年成立赵和庄大队,属廓封公社。1969年撤区并社后,属…[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李、赵、刘三姓同居一村,希望和睦相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初,文姓始居此岗,故名。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年间属方城县袁店镇。1947年属袁店区(南部的薛岗、谢岗归赵庄乡,北部归孔庄乡)。1958年成立谢岗大…[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叶姓自山西迁来后,定居于此两岗间的平冲处,因与小叶冲相对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坐落于丰山旁,故名。清末属裕州招老上里。民国年间属方城县袁店镇。1947年属袁店区丰山乡。1958年成立丰山大队,属赵河区汉山小公社。1969年…[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一个叫王鸣皋的人在此建村,故名。清属裕州招新上里。民国年间属方城县袁店镇。1947年属袁店区赵庄乡。1958年王成立鸣皋大队,属赵河区汉山小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因来占业者为一赵姓的豁子,故人称赵豁子庄,后感不雅,易为赵和庄。…[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周姓始居,村小,故名。2024年更名为周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处岗坡,建村时满坡荒草,故名。民国年间属方城县袁店镇。1947年属袁店区。1956年属刘学庄乡。1958年属袁店公社草场坡管理区,为官庄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有两棵相邻的大树,枝叉交错,刮风时吱吱作响,似人咬牙之声,始名“咬牙庄”,后来人们觉得不雅,经秀才刘家楣谐音改为“幽雅庄”。…[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门姓始居,故名。民国年间属方城县袁店镇。1947年属袁店区。1958年成立门庄大队,属袁店公社。1962年并入周庄大队。1969年撤区并社后划出,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一个叫刘学的人先在此建村,故名。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年间属方城县维摩寺镇。1947年属袁店区。1956年属袁店区河桥乡。1958年成立刘学庄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谷姓始居,且与西北1公里的小谷庄相对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谷姓居多,且与东南1公里处大谷庄相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过去东边南北小河上建过石桥,村近石桥,故桥西南为前河桥,桥东北为后河桥。…[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韩姓先来此建村,取名韩店,后讹传为汉店。…[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余姓始居,故名。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年间属方城县维摩寺镇。1947年属袁店区。1956年归袁店区河桥乡。1958年成立余庄大队,属袁店公社。196…[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坐落在一条泥河东岸而得名东泥河。西泥河,因村庄坐落在一条泥河西岸而得名西泥河。…[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杨姓始居,村小故名。民国属方城县维摩寺镇。1947年属袁店区。1956年属维摩寺乡。1958年成立杨庄大队,属袁店公社。1961年划小公社后属清河小…[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南有一山口,取名豁口,后讹为霍口。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年间属方城县维摩寺镇。1947年属袁店区榆林坪乡。1956年属黑龙庙乡。1958年成立霍口…[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建在山间平原地带,古时榆树成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房姓始居,而得名房庄。民国时期属方城县维摩寺镇。1947年属袁店区。1956年属尚台乡。1958年成立房庄大队,属袁店公社。1961年划小公社后改属…[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建村,李姓始居此岗,故名。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年间属方城县维摩寺镇。1947年属袁店区。1956年属尚台乡。1958年成立和房庄一个大队,属袁店…[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有尚姓军人驻此屯垦,故名。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年间属方城县袁店镇。1947年属袁店区。1956年属郑庄乡。1958年成立尚营大队,属袁店公社。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