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齐老乡 | 隶属:淮阳区 |
行政代码:411626209 | 代码前6位:4116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8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63万人 |
人口密度:约97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8个行政村 |
明代,齐姓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移到淮阳县城东南的齐阁,后又从齐阁迁移到淮阳县城西北15千米处定居,命名为齐老家。后称齐老。
齐老乡位于淮阳城区西北17.5公里,淮阳、西华、太康三县交界处,朱搬公路横贯东西,007县道(齐柳路)、S344(淮西路)穿境而过,环乡公路全线贯通,东临商周、西接大广两条高速,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全乡辖28个行政村,117个自然村,256个村民组,总人口约8.1万人,乡域总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9.2万亩,是一个农业大乡、畜牧强乡、淮太西抗日革命老区,全乡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
先后荣获河南省“双拥”工作先进乡镇、河南国土绿化先进乡镇、河南科普工作先进乡镇、河南省科普宣传工作先进乡镇、河南省卫生工作先进乡镇、周口市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周口市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周口市
文化旅游:
固陵遗址固陵位于县城西北12.5公里,即柳林。据考证,固陵故城宋后被黄河水冲没。1958年群众打井时,曾发现在7米以下有瓦罐,还挖出棵桑树,直径约0.7米,高约2米许。足以说明七米以下尚有遗
苗集东岳庙位于淮阳县齐老乡苗集村。年代为清。 苗集东岳庙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1948年设立齐老家区。
1949年为淮阳县第二区。
1956年2月撤销二区建齐老中心乡,10月改为一般乡。
1958年设齐老人民公社。
1962年改为齐老区。
1964年复名齐老人民公社。
1984年更名为齐老乡。
2024年属淮阳区。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齐姓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移到淮阳城区东南的齐阁,后又从齐阁迁移到淮阳城区西北十五公里处定居,命名为齐老家。后称齐老。…[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一片枣林,中间有一条路,路旁住着一陈姓人家靠种地开店为生。有一钱姓人家在此地讨饭常住此店,时间久了两家关系也好了,陈家就帮钱家盖起了棚子,从此钱家…[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枣园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齐老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杜庄。后因人丁兴旺,从迁出居民另立新村,为区分两个村庄,改为大杜庄。…[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齐庄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齐老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称蒋庄。有一年不知从哪里飞来了很多乌鸦(当地人称老鸹),在这村上到处做窝,从此人们都戏称这个村为老鸹窝。后演变为老关。…[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来不叫柳林,原是一片枣林,中间有一条路,路旁住着一陈姓人家,靠种地开店为生。有一钱姓人家在此地讨饭,常住此店,时间久了,两家关系也好了。陈家就帮…[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弘治十三年(1500),张姓村民从淮阳西北张小庙迁此,并建村落户,后人口增多,村庄变大,故取村名张大庄。…[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张氏村民迁此建村居住,因人少、庄小,取村名小张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随姓迁此居住,取名随庄。明末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到张韩楼,又从张韩楼迁到郑集乡周庄,后又移到随庄,现张姓较多,村名仍袭用随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此地只有林姓人居住,后来又移来范、张、于三姓,又是在河沿上居住,取名林四沿。时间长了,人们叫成了林寺营。…[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年间,崔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河南李凤村。又从李凤村迁到淮阳西北十八公里处的洪风村(现在的大崔)。当时此村住肖、候两家,靠打铁为生。崔姓人就在此定居…[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原称许楼,住着许、齐两家大户。姓齐的是个大财主,在村外建起砖窑,烧了很多的砖,准备给他的子孙盖楼,可刚盖了一半,他的孙子用绳子绑了几块砖大喊卖砖头…[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葛姓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居到此,后渐起集市,命村名为葛集。…[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姓一富户迁此,落户建村,因此人比较富裕,命村名为金银马庄。…[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初期有一杞县张姓财主,在这里买了几百亩地,并定居于此,起名张庄。交纳税粮归杞县。1949年归淮阳,取名杞县张。…[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苗氏村民祖先迁此建村居住,并起有集市,取村名苗集。后苗姓绝嗣,傅姓和崔姓迁移至此,但村名仍用苗集。…[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初期刘姓村民迁此,并建村居住,为防匪患筑有寨墙,取村名刘庄寨。…[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于姓村民从外地迁此建村居住,并在此建有楼房,故命名于楼。…[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汤姓村民迁此建村居住,并盖有楼房,取村名汤楼。…[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于氏村民从淮安迁此建村居住,后来在此地兴起了集市,命村名于集。…[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付楼:付姓一富户在此居住,并盖起高楼,取村名付楼。刘庄:刘氏村民来祖迁此,并建村居住,后人口增多,取村名刘庄。…[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姓迁此建村,因建阁老府,称张阁。1948年属夏亭县齐老家区。1949年属淮阳县第二区(柳林)。1958年设张阁大队,属齐老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张…[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申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齐老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楼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齐老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末年,袁姓在此居住,后来有富翁盖起了楼房,村民呼此村为袁楼。…[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刘姓在此居住,村中有一文人,三里五村有事都请他帮忙,当地人都称他为圣人,取村名为刘圣。…[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氏村民祖先迁从太康县此建村居住,命名太康张。…[详细]
淮阳黄花菜双层六瓣,七芯健全,鲜菜色泽黄绿,干菜色泽黄褐,菜条肥厚,油分充足,香气浓郁。 淮阳黄花菜以优良的品质而著名。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化验,黄花菜蛋白质含量≥14.0%,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