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百泉镇 | 隶属:辉县市 |
行政代码:410782103 | 代码前6位:41078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3 | 邮政编码:453000 |
车牌代码:豫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3.21万人 |
人口密度:约165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社区、18个行政村 |
百泉为卫水之源,因泉流百道,故称百泉。
辉县市辖镇。1955年建百泉中心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1963年析建百泉公社,1983年改乡,1988年建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区3公里。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6.4万。郑(太)辉(林)公路过境。辖百泉、梅溪、楼根、八盘磨、东刘店、西刘店、西王庄、大官庄、小官庄、杨庄、赵庄、土坡、王家庄、富庄、金河小屯、五里沟、后窑、北关村、南关村、西井峪、东井峪、石硼、方山、上吕村、下吕村、赵雷、张雷27个村委会和梅溪、大官庄、小官庄、铁北、郊东、湖东6个居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水稻,林果产品有柿子、红枣等。为全国三大药材集散地,素有“中州药都”之称。有百泉风景区。
2024年7月,百泉镇获得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百泉镇上榜。
1912年属辉县第一区。
1946年属城厢镇。
1955年设百泉中心乡。
1958年与城关合并设百泉公社。
1961年析出城关公社。
1983年设百泉乡。
1988年撤辉县设辉县市,属之,同年撤百泉乡改置百泉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百泉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百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八盘磨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百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楼根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百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东刘店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百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金河小屯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百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杨庄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百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赵庄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百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王家庄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百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西王庄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百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大官庄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百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6,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小官庄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百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8,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梅溪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百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传:因村建在百泉河畔,村边梅花较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春秋战国时,古共城一直南移,为不让其移动,在城北建了两个村庄将城拴住,东称大拴庄,居西,因村较小,故称小拴庄,后演变音译成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传:春秋战国时,古共城一直南移,为不让其移动,在城北建了两个村庄将城拴住,西称小拴庄,居东,因村较大故称大拴庄,后演变音译成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东有一条南北走向长约2.5千米(5华里)的山沟,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清代侯姓在该地窑内居住,后渐成村庄,取名侯窑。后音义演变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此处西部土地肥沃,建村后人们生活水平化比邻村高,故人称富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建于唐初,是西井峪派生村,因位于西井峪之东,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人们在此放牧,挖水井一眼,形成村落后,取名井峪,为与派生村东井峪相区别,易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建于明天启年间,因村庄坐落在山腰土坡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建在河东侧,沿河两岸沙石自然凝结成形的石棚较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元初,吕姓迁此建村,取名吕村。后分为两村,居北故称上吕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元初,吕姓迁此建村,取名吕村。后分为两村,居南故称下吕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宋末,此地建有关帝庙,因村居其北,故名北关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宋末,此地建有关帝庙,因村居其南,故名南关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正统十四年,赵姓迁此建村,因西南邻前郭雷,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姓于清康熙年间迁此建村,正南邻前郭雷,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始建于明代,因村落在方山背后,且四面环山,取名方山后。后改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古时村南有一条东西交通要道,刘家在路北侧开店2处,形成村落后,因居西,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