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谷营镇 | 隶属:兰考县 |
行政代码:410225105 | 代码前6位:4102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75000 |
车牌代码:豫B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5.1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83万人 |
人口密度:约123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1个行政村 |
清咸丰年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大片土地和村庄被淹,之后有一户人家迁此营生,称孤营,因“孤”与“谷”同音,后建村改为今名。
一、基本情况
谷营乡位于兰考县城东北15公里处,全乡总面积5516.6公项,耕地面积3000公项,其中80%耕地属于黄河滩,全乡辖26个行政村,172个村民小组,9149户,总人口39480人。
二、区域优势
交通便利:新修日南高速公路,220国道,闫南公路和兰油一号路,在我乡纵横交错,为我乡带来了便利的交通,全乡已于2002年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为致富打好了基础。
水电充足,乡堤南,兰东干渠,四明河穿境而过;堤北,黄河滩区,沟渠纵横,有95%的耕地实现了井灌,黄灌双配套,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为农业的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于2001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乡境内
2024年5月,谷营镇被列为河南省2025年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乡镇。
2024年12月,第九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谷营镇榜上有名。
1949年建爪营区,属兰封县。
1954年兰封县、考城县合并称兰考县,属兰考县二区。
1956年改爪营乡。
1958年成立爪营公社。
1975年从中析设谷营公社。
1984年改谷营乡。
2024年谷营乡、爪营乡两乡合并设镇,称谷营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一村村是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谷营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二村村是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谷营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三村村是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谷营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乾隆年间,此地为黄河滩区,种打瓜的较多,过往行人可随意吃瓜,只需留下瓜子,不需付钱。又因当地武官马良在此驻守扎营,遂名“瓜子营、瓜营”。后来,因河务…[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曹姓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1958年8月成立四生产大队,属爪营公社。1961年7月改为四生产大队,属爪营区。1962年9月改为四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栗姓最早迁此建村,名栗庄,后与岳庄、家庙三村合并,因栗姓人多,仍称栗庄,后分栗东、栗西两个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栗姓最早迁此建村,名栗庄,后与岳庄、家庙三村合并,因栗姓人多,仍称栗庄,后分栗东、栗西两个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姓齐的最早在此落户,此地又是姓齐的场地,故名齐场。清乾隆年间,齐姓迁岳寨西,买地建村种田。三村之间空闲地均为齐姓场地,其他各姓也逐渐迁齐姓场地落户,为…[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程姓从今仪封乡东岗头村迁此建村,以姓取村名,故称程庄。…[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卜姓从今谷营乡金庙村的东南角肖庄迁此地,此地属黄河滩区,有一农用场地,建村后故名卜场。…[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乾隆年间,此处为黄河滩地,姓何的最早迁居此地,又因有一砖窑,取名何窑。后姓黄的迁居在此,户大人多,故改称黄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乾隆年间,朱姓迁此建村,故名为朱场。1954年6月成立兰考县,属二区。1955年11月改属爪营乡。1958年建朱场生产大队,属爪营公社。1984年1…[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清乾隆年间,此处为黄河滩地,姓程的在此就地使了两个场,后渐移民成村,故名程场。…[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贾寨原在今贾寨北面大堤北边,因贾姓最早迁到那里建村,起村名贾寨村周围仅有护林河,并无寨墙。清朝咸丰年间,因黄河水患贾姓又迁今址落户建村,仍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姓樊的在此居住建村筑占,故名樊家占,后简称”樊占“,后传为樊寨。来历二邱姓先迁此建村名邱庄,后围村建土寨,设东西南北四门,因邱(同音囚)字有不祥之…[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咸丰年间,有一户人家迁此营生,称孤营,因“孤”与“谷”同音,后建村改为谷营。后分为东、西两村,此村居西,故名谷西。…[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中明河四明堂原为一自然村,统称四明堂村中部,人称中明。1959年从四明堂村分出建队,成为一自然村,故起村名中明,后分东、西两村,居东故名中明东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9年从四明堂村分出建队,成为一自然村,故起村名中明,后分东、西两村,居西故名中明西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代建村,后在村中修关帝庙一座,建有四个庙门,称四门堂,后演变为四明堂。四明堂是一个自然村。1958年成立四明大队。1975年四明大队以寨沟为界分别成…[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代建村,后在村中修关帝庙一座,建有四个庙门,称四门堂,后演变为四明堂。四明堂是一个自然村。1958年成立四明大队。1975年四明大队以寨沟为界分别成…[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清代建村,后在村中修关帝庙一座,建有四个庙门,称四门堂,后演变为四明堂,后分为一、二、三村,此村为三,故名四明堂三。…[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袁姓迁此建寨,故名袁寨。至2003年,有姓氏14种,袁姓人最多,吴姓次之。…[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清咸丰年间,有一户人家迁此营生,称孤营,因“孤”与“谷”同音,后建村改为谷营。后分为东、西两村,此村居东,故名谷东。…[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代,任姓最早迁此建村,因此地建村时为一片碱地,故名碱庄。后碱地变成肥沃良田,但仍沿用前名。张姓人口最多,任姓次之。…[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村址在黄河滩内,张姓最早迁居,后设集,名张家集。清咸丰年间,因黄河水患,村民迁大堤南分东西两地建村,位于东边的村,故名东张集,位于西边的村,故名西张…[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村址在黄河滩内,张姓最早迁居,后设集,名张家集。清咸丰年间,因黄河水患,村民迁大堤南分东西两地建村,位于东边的村,故名东张集,位于西边的村,故名西张…[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末,凡姓迁此建村,并设集而得村名凡集。…[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咸丰年间,代姓迁此建村,故名代寨。1959年8月为代寨生产大队,属爪营公社。1961年7月属爪营区。1962年9月属爪营公社。1983年12月改代寨…[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朝中期,高姓在此建村寨,故名。1975年高寨村成立高寨大队,因文化大革命中派系斗争分开成立高寨一大队、高寨二大队。1984年改称高寨一村、高寨二村。…[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朝中期,高姓在此建村寨,故名。1975年高寨村成立高寨大队,因文化大革命中派系斗争分开成立高寨一大队、高寨二大队。1984年改称高寨一村、高寨二村。…[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为古代传递文书的一个驿站,是官府传递文书之人中途换马的地方,故称“马站”,后建村,易名马寨。…[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文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并设集,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姓先迁此建村,因迁来户都是同一门户,故名。李门庄村在滩区,西临黄河。解放前后,由于黄河多次改道,使得李门庄村变成一个由现已没入黄河中的王夹堤、徐夹堤…[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岳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岳寨村祖居此处,历史上共遭受过多次灾害,最多的是黄河水灾。现共有姓氏18种,其中魏氏最多。…[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姚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1954年6月成立兰考县,属二区。1955年11月改属雷集乡。1958年改属爪营公社。1975年自爪营公社析设谷营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嘉庆年间,张姓先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也称北张庄。…[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金姓先迁此建村,并修庙一座,故名金庙。解放初期金庙村和邻近的霍寨村、王李集村、韩庄村组成一个高级社叫广丰社。1958年爪营人民公社成立后,和林丰社、三…[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霍姓最早迁此建村寨,故名。1984年霍寨村从金庙大队分离,和王李集、韩庄村3个自然村组成一个行政村。共有姓氏27种,其中霍姓人最多。…[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蔡集村:清初,蔡姓迁此建村,后设集,故名。蔡集村西临黄河,著名的蔡集控导工程就是以此村名命名的。全村共有姓氏15种,其中李、程、蔡、史姓较多。清初,蔡…[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陈姓先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陈庄,耿新庄和蔡集村原来一直是一个行政单位,1984年分开单独成立村委,原址在原蔡集村西南2里处。全村共有姓氏8种,其中雷…[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耿新庄村:黄河水患,原耿庄村迁建新庄,故名。耿新庄大约起源于1855年,黄河改经此道时成立。因为黄河多次东滚西移导致耕地、人口时多时少。变化最大的有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