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明洪武元年(1368),兰阳县治由韩陵迁于此,取旧称名兰阳。

焦裕禄同志当年在此辖区内栽有泡桐,如今桐树如盖,桐花灼灼,因而取泡桐花开,千顷澄碧之佳意为名。

因产业集聚区坐落在该区域内,取“惠安”一词寓意在此投资客商普得实惠、安心创业,故名。

堌阳一带有“遍地黄河”之称,唯有堌阳地势较高,势如堤堰,按字意讲:堤堰即堌也,其地又位于古黄河之北,古代水北为阳,故称为堌阳。

传之前此村东有一座庙,庙内有南海大士神像,神灵明彰,取名“南彰庙”,意为南海大士很灵验,能表彰人间之善美。建村后村以庙名,称南彰。

因曾为考城县县治而得名。古称张庄寨。取“昭光烈考武皇”之意,故名考城。

清乾隆年间,因用红砖建庙,扩小寨为大寨,从此改名“红庙寨”,后简称红庙。

清咸丰年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大片土地和村庄被淹,之后有一户人家迁此营生,称孤营,因“孤”与“谷”同音,后建村改为今名。

黄河东岸数条大坝汇聚该村,故名。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被黄水冲断,称东坝头,后以护裹河堤为坝建村,起村名东坝头。

小宋原名河北口,宋仁宗年间,雍州宋郊、宋祁兄弟二人过此赴京赶考同榜登第,后宋祁在此建状元府定居,改村名为小宋。

由仪邑和封人相联而得名。

清乾隆年间,因有许姓在黄河南岸大堤(改道前)居住,遂名许家河,后简称为许河(老许河),若干年后许河(老许河)的许鸿臣迁今址,名新许河,简称许河。

乡人民政府原驻三义寨村,故名。三义寨原名惠家堂,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东惠堂人管老兴先生发起东惠堂、西惠堂、王圪垱三村合议筑寨,共成义举,故名三义寨。

清代,孟姓在此建村,故称孟家寨。后孟氏后人迁走,但村名不变。1916年村内的黄秀才和周姓村民为了防河水和土匪,带领全村人修筑了一圈寨墙(1955年废),后简称孟寨。

传有洪姓人家官道旁搭葡萄架摆摊卖茶水,生意兴隆,而过往客商行人大多以官道旁的标志物葡萄架为名,久而久之,此地被称为葡萄架。

传清乾隆年间,山西洪洞县迁到仪封的阎姓后在建楼,名阎家楼,后简称阎楼。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