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宋镇 | 隶属:洛宁县 |
行政代码:410328106 | 代码前6位:4103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9 | 邮政编码:471000 |
车牌代码:豫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2.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81万人 |
人口密度:约34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7个行政村 |
传宋仁宗年间,宋郊、宋祁两兄弟同榜高中,章宪太后特点同榜状元,长兄宋郊居住地称大宋,其弟宋祁居住地为宋郊之西,称小宋,东宋因在大宋之东,称东宋。
洛宁县辖乡。1958年设东宋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9.3公里,面积82.6平方公里,人口2.6万。通公路。辖东宋、贾窑、大宋、小宋、方里、西坞、马村、郭村、聂坟、柏原、磨沟、牛庄、祁家沟、西村、周村、丈庄、杨树凹、王庄、官南、官西、官东、陕庄、丁寨、罗凹、流峪2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机械厂、粮棉油加工厂等。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薯。明工部尚书宋礼出生于此。
2024年3月,东宋镇被确定为2025年度洛阳市文明村镇。
2024年12月,2024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东宋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程氏旧宅北靠崤山,南临渡洋河,占地20亩,共有宅院5座、祠堂1座。该宅是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敕封骁骑将军程福亮的故居,程福亮是宋代名人程颢、程颐的第二十二代孙。程氏旧宅结构严谨,气
磨沟遗址类别:古遗址时代:新石器地址:洛宁县东宋乡磨沟村南面高坡平台地上
工部尚书宋礼墓类别:古墓葬时代:明地址:洛宁县东宋乡马村村北
隋炀帝杨广墓类别:古墓葬时代:隋地址:洛宁县东宋乡郭村东
宋礼祠堂类别:古建筑时代:清地址:洛宁县东宋乡马村村
宋代为召化乡。
清代为德化乡大宋里。
民国初称北区大宋里,1927年称第一区。
1942年建东宋乡。
1949年属洛宁县第三区,为三区政府驻地。
1955年改为西坞中心乡。
1958年成立东宋人民公社。
1973年划出上宋、下宋、上河、中河、下河、南旧县、北旧县7个大队归小界乡。
1975年划出王岭、宅延、照册、河沟、庙下5个大队加上小界乡的上宋村、下宋村、上河村、中河村、下河村、南旧县村、北旧县村7个大队,合称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洪武年间,有宋氏三兄弟从山西迁此,老大宋郊居地称大宋,小弟宋伟居地称小宋,老二宋奇居住在大宋和小宋之东,故名东宋。…[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3年前属宜阳县,因其位于宜阳县最西端,故名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丈庄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东宋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由宜阳县水兑村迁入,因当时村民祁姓居多,又处于沟中,故名祁家沟。…[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早年丈庄程夫子后代家奴在此放牛建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古时村民利用小峪沟水做动力安装过一盘石磨,故名磨沟。…[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早年村里周姓居多,故名周村。1952年前属宜阳三乡。1953年划归洛宁属三区丈庄乡。1955年12月属西坞中心乡东宋乡。1958年11月建周村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委会驻贾窑故名贾窑村民委员会。因贾姓居多,且住窑洞,故名贾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有宋氏三兄弟从山西迁此,老大宋郊居住此地,故取名大宋。…[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由宋氏三兄弟从山西迁此,小弟宋伟居住于此,故名小宋。…[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古时一文人,根据殷周的井田土地制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而取名方里。…[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过去临近西湖,随湖名而称西湖,后湖泊消失成耕田,又随附近的土坞改称西坞。…[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流峪河东岸边上,故名为流峪。1952年属三区丁寨乡。1955年12月属西坞中心乡西坞乡。1958年11月建流峪大队,属西坞人民公社。1962年属…[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早年马姓在此建村居住,故名马村。1952年属三区西坞乡。1955年12月属西坞中心乡西坞乡。1958年建马村大队,属西坞人民公社。1962年属东宋人…[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位于郭村而得名郭村村民委员会。因早年阁姓娘娘葬于此地,取名阁村,后演变成郭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早年有位姓聂的人待人厚道,很有威严,死后埋在村附近,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将取名聂坟。…[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从前该地柏树较多,又属原区,故名柏原。…[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树洼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东宋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因由梁姓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建庄居住,取名梁家圪垯。后因距官庄近,改名小官庄。随后王姓迁此居住,改名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汉唐时期为兵家驿站,因官吏较多,又是官府直辖田庄,故名官庄。因位于官庄东部,故名官东。…[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旧时官吏较多,又是官府直辖田庄,故名官庄。因位于官庄西部,故名官西。…[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旧时官吏较多,又是官府直辖田庄,故名官庄。因位于官庄南部,故名官南。…[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因村里全是丁姓人家,取名丁家寨,因故被官府将全村火烧。清初,又从杨坡、官庄、宋家沟等地迁到这里一部分人家,建立新村,改名为丁寨。…[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罗洼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东宋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陕西有一郭姓逃荒到此定居,因是陕西人士,故称陕庄。…[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陕县流经洛宁的一条小河,流经此处河道迂回曲折犹如一道河堤,又因靠下游而得名下河堤。…[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初为翟姓建庄居住,取名翟延,后翟姓无人,改称宅延。…[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上、下河堤之间故名中河堤。清代时期属大宋里。1944年属庙山区。1947年属三区。1949年属洛宁县三区。1950年属中河小乡。1955年建中河…[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处有后周、唐旧县城遗址,取名旧县。村落分南、北两片,在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早时由宋姓在此处建窑居住,名宋窑。因地理位置靠北,习惯称北为上,故名上宋窑。…[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地形多是沟岭,且居民多数姓王,故名王岭。…[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早时由宋姓在此建窑居住,名宋窑。因地理位置靠南,习惯称南为下,故名下宋窑。…[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落居于龙潭湖上游,并筑一堤坝,故名上河堤。…[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最初由赵姓在此建村居住,取名赵宅,后赵姓无人,改名照册。…[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流峪河沟内,又处于流峪河上游,故名上河沟。…[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年,因李自成打下天下,中原百姓伤亡巨大,当时百姓从山西省洪洞县移民到河南,有两兄弟在此居住后,讲究风水,压脉气,在岭上建泰山庙后,在庙下居住,因…[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处有后周、唐旧县城遗址,取名旧县。村落分南、北两片,居南,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