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赵村镇

地名:赵村镇隶属洛宁县
行政代码:410328109代码前6位:410328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9 邮政编码:471000
车牌代码:豫C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13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96万人
人口密度:约214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4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因最早由赵姓在此建村居住,故名赵村。

基本介绍:

赵村镇位于县城西南13公里,东邻陈吴乡,西接西山底乡,南依熊耳山与栾川县相连,北隔洛河水与城郊、马店两乡相望,全乡34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283个村民小组,4.2万人口,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是洛宁县第一人口大乡,典型农业乡。现任乡-卫万星,乡长戴耀武。

赵村镇境内川、涧、塬、山地形皆备,水利条件得天独厚,有经过除险加固的大沟口中型水库和洛南大渠分别沿塬涧和川区而下,两灌区设施完善,运行良好,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可灌溉3.2万亩耕地。乡村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安虎公路、洛栾公路穿乡而过,全乡90%以上村达到了水泥路面,形成了全乡公路大循环,运输方便,交通便利。全乡村

+查看详细赵村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赵村镇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1917年属南区凡村里。

1944年属赵村乡。

1947年属洛南县第四区。

1949年洛南、洛北两县合并为洛宁县,为第八区即赵村区。

1950年土改后属八区。

1955年撤区并乡,为赵村中心乡。

1956年改为赵村乡。

1957年改为赵村直辖乡。

1958年成立赵村人民公社。

1970年将西山底等西部村庄分设出去,成立西山底人民公社。

1984年撤社设乡,为赵村乡。

2024年撤乡设镇,为赵村镇至今。

洛宁县 永宁湖公园
赵村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最早由赵姓在此建村居住,故名赵村。1944年属赵村乡。1947年属洛南县第四区。1949年洛南、洛北两县合并为洛宁县,属洛宁县第七区。1953年属第…[详细]

南赵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位于赵村南侧,故名南赵村。1944年属赵村乡。1947年属洛南县第四区。1949年洛南、洛北两县合并为洛宁县,属洛宁县第七区。1953年属第八区。1…[详细]

张营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徐家园,福建延平府南当县张宗占随郑成功率兵收复台湾,因功被封为骠骑将军,后于清康熙八年带兵到此屯田,更名为张营。…[详细]

土桥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北建土桥一座,名玉桥,村随桥名后取土能生万物之意,更名为土桥。…[详细]

孙村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时因村东有二口泉眼得名双泉村。清初因村内贾姓居多,更名贾村。后因孙姓居多,易名孙村。…[详细]

五里庙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从大原迁来的雷姓五兄弟在此共建一座山神庙,故名五雷庙。后因与附近大原、孙村和赵村均等距五里,渐易名五里庙。…[详细]

古寨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势险要,三面临沟,古时筑寨防匪,后人称其古寨。…[详细]

东北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由樊姓带头从古寨迁出在此聚落取名樊村,后谐音写成凡村。因地处凡村东北部,故名凡东北。…[详细]

西北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由樊姓带头从古寨迁出在此聚落取名樊村,后谐音写成凡村。因地处凡村西北部,故名凡西北。…[详细]

西南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由樊姓带头从古寨迁出在此聚落取名樊村,后谐音写成凡村。因地处凡村西南部,故名凡西南。…[详细]

东南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由樊姓带头从古寨迁出在此聚落取名樊村,后谐音写成凡村。因地处凡村东南部,故名凡东南。…[详细]

南窑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雷姓人从陕县迁此村民数十家定居,名雷家窑。后因地处凡村之南,且居窑洞,故改名南窑。…[详细]

小池沟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位于南沟门的小池沟内而得名小池沟村民委员会。…[详细]

白阳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阳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赵村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七里坪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西汉名将李广保娘娘避难,过大许和小许到此,被七只猛虎冲散,娘娘逃到太子坪安然分娩太子,后被李广找到同赴栾川,该地被人称为七虎坪,后演变成七里坪。…[详细]

南头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兴隆寨,后因地处东山底南端,改名南头。…[详细]

北头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位于东山底北端,故名北头村民委员会。…[详细]

薛桥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洪武年间洪洞县移民迁此时叫铁笼头村。清嘉庆年间兵荒马乱,人们不得太平,薛姓人多,带头建桥筑寨以防不测,后人把该桥叫薛桥,铁笼头村也随之易名而称为薛…[详细]

南丰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民间传说,东汉光武帝刘秀当年转战此地歇息,见从南方飞来一只凤凰落在近处青桐树上鸣唱不止,刘秀对部下曰:“南凤降此,必宝地也”,后人称此为南凤,后逐渐…[详细]

大许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西汉末年(8),王莽追杀汉光武帝刘秀,刘秀途经后孟村时,皇后娘娘为保刘秀平安,向辅政大臣许下心愿,后孟村遂改为大许。…[详细]

中许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地势如罐底先称罐底后演写成关地。建国后因地处大许和小许两个自然村中间,遂易名中许。…[详细]

小许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西汉名将李广保娘娘避难去栾川,路过于此,腹内疼痛,遂向苍天小许口愿,祈求保佑腹内太子平安,后人将此聚落取名小许。…[详细]

马营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在此聚落,名营儿村。清年间,福建延平府南当县张宗占将军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于康熙八年率兵到此屯田,张将军驻徐家园,军马驻营儿村,…[详细]

西方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设立于方村西部故名西方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东方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方村东部,故名东方村。1944年属赵村乡。1947年属洛南县第四区。1949年洛南、洛北两县合并为洛宁县,属洛宁县第七区。1953年属第八区。1…[详细]

西沟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居民在西王村西端的沟里居住,故名。1927年县以下设保甲制,西王村分两个保,属东王村联保。1947年属洛南县第四区。1949年洛南、洛北两县合并为洛…[详细]

中沟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西王村中部南北向沟里,故名西王村中沟。…[详细]

东寨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当年汉光武帝刘秀率绿林义军被王莽部下追杀于此,无地可投,危急中刘在马上见西方有一片村庄,喜对随从曰:“西望有村,吾等有救也”,随被称为西望村,后演变…[详细]

东上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由王姓在此建村居住,名王村,后村落逐渐扩大,因位于东部故名东王村。因位于东王村地势较高的一边故名东上。…[详细]

东下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由王姓在此建村居住,名王村,后村落逐渐扩大,因位于东部故名东王村因位于东王村地势较低的一边故名东王村下地,又因靠近洛河滩,地势低下,1961年遂更…[详细]

西陈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早年陈、宋两姓聚落于此,故名陈宋。因在陈宋片村的西部故名西陈宋。…[详细]

上陈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早年陈、宋两姓聚落于此,故名陈宋。在陈宋片村中,因其位于坡跟,地势较高,故名上陈宋。…[详细]

下陈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早年陈、宋两姓聚落于此,故名陈宋。原名陈宋下地,在陈宋片村中因临近洛河,位置靠下,在河滩地上建村,故名下陈宋。…[详细]

上沟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早年因陈、宋两姓聚落于此,故名陈宋。因地处陈宋片村南部上端赵村原北头与川区交接的沟里故名陈宋上沟。…[详细]


还有3个地名与赵村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赵村镇面积相当:
到赵村镇必去著名景点

赵村镇相关名人

赵村镇特产与美食
赵村镇民俗文化
洛宁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