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杨村乡

地名:杨村乡隶属南乐县
行政代码:410923200代码前6位:410923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3 邮政编码:457000
车牌代码:豫J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5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2.75万人
人口密度:50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据杨村迁民碑记载:明初,杨姓山西洪洞杨村迁此,仍沿用原杨村之名,以姓氏命名杨村。明中,李姓从山西迁此。明末,仝姓、史姓先后从山东濮州一带迁此,睢姓从本县睢庄迁此,各分居一方。仍沿用杨村之名。后杨姓渐衰,仝、史、李、睢等姓渐成大族,遂在村名前分别加上“仝、史、李、睢”字,称仝杨村、史杨村、李杨村、睢杨村。1958年因乡政府搬至四杨村之中,取名杨村乡。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杨村乡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杨村乡位于县城南京广公路两侧。南与清丰县接壤,北依城关镇,东连张果屯乡,西靠近德固乡。总面积54平方公里,辖东侯(含西小庄)、李家村(含关家寺)、西马庄、李杨村、仝史杨村、睢杨村(含蔡庄)、何庄、吴村集、张胡庄、魏庄、徐庄、烟庄、格大-庄(含史家庄、郭唐庄、格针园)、曹八屯(含前马庄)、樊庄、郭吉道、齐杨吉道、聂吉道、后吉楼、前吉褛、楼营(含白拐)、南清店、赫庄(含大连店、后赫庄)、烟固屯、许庄、程庄、黄庄(含东、西苗庄)、三里庄、前烟里、后烟里,南香七固、北香七固、栗庄、南孟庄、胡庄、袁家庄36个行政村。

杨村乡地处潴龙河咸水区,土地盐碱严重,八十年代盐碱程度减轻,农作物以小麦、玉

+查看详细杨村乡概况>>

历史沿革:

唐代为昌乐县礼行乡。

宋、金、元仍为乡。

明嘉靖年间改乡为里。

清代改里为社。

1929年属四区。

1934年四、五两区合并,属第一区。

1956年设吴村乡。

1958年改称杨村乡,同年改为杨村公社。

1984年复为杨村乡。

仓颉陵遗址
东侯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西有一河流,往来客商在此等候渡河,称此地为“东河口”对岸“西河口”。后来有人陆续迁来,定居成村,因河口二字,快读其音似“侯”,再加上渡口业务繁忙,客…[详细]

李家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李氏自山西迁来,居住成村,以姓氏取村名李家村。…[详细]

西马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正德年间,马氏自村北部的烟固屯移居于此,以姓氏取村名马家庄。1945年,称马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与本县张果屯乡马庄、福堪乡马庄相区别,因以方…[详细]

睢杨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初,有杨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立村,取名杨村。明朝末年,睢姓自本县睢庄迁此,后杨姓渐衰,睢族渐大,故在村名前加睢字,取名睢杨村。…[详细]

李杨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初,有杨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立村,以姓氏取村名杨村。明代中期,李姓从山西迁来,人丁兴旺,渐成大族,遂在村前加“李”字,称为李杨村。…[详细]

仝史杨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初,有杨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立村,取村名杨村。后杨姓渐衰,仝姓、史姓陆续迁来,分别建村,称仝杨村、史杨村。后两村渐大,合并成一村,合称仝史杨村。…[详细]

何庄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以前,何姓就在此定居,为始居人家,故以姓氏取名“何家庄”。1945年,称为何庄。…[详细]

吴村集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吴氏为始居人家(今吴氏家坟尚在),据《吴氏家谱》记载:其祖于明永乐年间迁此,以姓氏名吴村,后渐成集市,称吴村集。…[详细]

张胡庄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姓、胡姓世居于此,以姓氏命名,故称张胡庄。…[详细]

魏庄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初,魏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弟兄东西分居,各成村庄,以方位取名“东、西魏庄”,后两村渐大,连在一起,合称“魏庄”,因“魏”字过繁,俗写为“位”,19…[详细]

徐庄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徐氏自山西迁此,以姓氏取名徐家庄。1945年,称徐庄。…[详细]

烟庄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甘露村,因村中有甘露寺而得名。明代永乐年间,有烟姓自山西迁来,渐成大族,改村名为烟家庄。1945年,称烟庄。…[详细]

格大庄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明代以前,此地因挖坑蓄水,积土成堆,俗称“土疙瘩”。明初,李姓自山西迁来,依土疙瘩居住成村,以地势取名“疙瘩庄”,因“疙瘩”和“格大”音同,遂渐演变…[详细]

曹八屯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曹氏有兄弟八人,皆有勇有谋。其父率八子随李渊反隋,几经征战,军功显赫,父及七子相继阵亡,唯余八郎。曹八郎不愿受封居官,与母辞朝。李渊将其母子封于昌…[详细]

赫庄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赫姓自山西迁来定居,以姓氏取名为赫庄。…[详细]

烟古屯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子原名顺家固屯,因明朝以前,就有王姓居住此村,明初又有王姓从山西迁来,王姓与王姓顺家,故称村名为“顺家固屯”,1945年因周围诸村皆取以“烟”字,故…[详细]

许庄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七里井,因距县城七里,有一口甜水井而得名。后因用水与邻村发生纠纷,村民出门经常受辱。明末,许姓自山西迁此,因许姓势众,村人外出不再受辱,就将村名改…[详细]

程庄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永乐年间,程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以姓氏取名程家庄。1945年,称程庄。…[详细]

黄庄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李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入赘改姓为黄,以姓氏取名黄家庄,1945年,称黄庄。…[详细]

三里庄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元朝初年,石氏自城内移居此地,初名“石家村”,后又有魏、李、朱诸姓迁此,因村小姓多,遂以距县城三里为由,改名“三里庄”。…[详细]

栗庄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栗姓自山西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栗家庄,1945年去“家”字,称栗庄。…[详细]

前烟里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子原名“雁翎村”,因村北有庙如雁首,南北成村如雁翎而得名。万历年间,以方位称前后二村为前后雁翎村。后因“雁翎”与“烟里”音相近,改雁翎为烟里,因位于…[详细]

后烟里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雁翎村”,因村北有庙如雁首,南北成村如雁翎而得名。万历年间,以方位称前后二村为前后雁翎村。后因“雁翎”与“烟里”音相近,改雁翎为烟里,因位于北,…[详细]

南香七固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原有张姓大户,弟兄七人,繁衍生息,人多族望,在当地颇有影响,世称老七股,亦称响七股,久居此地代为村名,后演变为香七固。多少年后分为两个村庄,此村居南…[详细]

北香七固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原有姓大户,弟兄七人,繁衍生息,人多族望,在当地颇有影响,世称老七股,亦称响七股,久居此地代为村名,后演变为香七固。多少年后分为两个村庄,此村居北,…[详细]

南孟庄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孟氏自山西迁此,村名为后胡庄,后孟氏家族渐大,到清代改名孟家庄。1945年,称孟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与本县千口乡孟庄相区别,以其地处…[详细]

胡庄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石氏迁来时,就名胡家庄。相系以姓氏取名,今胡氏已绝,老坟尚存,1945年,称胡庄。…[详细]

袁家庄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中期,袁氏自山西迁来,以姓氏取名袁家庄。1945年,称袁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避免重名,复原名“袁家庄”。…[详细]

樊庄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村东古有殷纣王爱妃妲己的梳妆楼,此地是通往梳妆楼的吉祥大道,后人于道旁定居成村,遂以“吉道”为村名,因诸村皆取此名,故以姓氏相区别。郭姓居多,故称郭…[详细]

郭吉道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村东古有殷纣王爱妃妲己的梳妆楼,此地是通往梳妆楼的吉祥大道,后人于道旁定居成村,遂以“吉道”为村名,因诸村皆取此名,故以姓氏相区别。聂姓居多,故称聂…[详细]

聂吉道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村东古有殷纣王为爱妃妲己所建的梳妆楼,此地是通往梳妆楼的吉祥道。后人依居成村,因附近诸村皆取此名,故以姓氏相区别,齐、杨两姓居多,故称“齐杨吉道”。…[详细]

齐杨吉道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此地古有“花楼”,系殷纣王为爱妃妲己所建,后人依居成村。为示吉利,冠以“吉”字,名“吉楼”。后来,南北分开,各自成村,遂以方位相区别,南为前,北为…[详细]

后吉楼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此地有“花楼”,殷纣王为爱妃妲己所建。后人依居成村,为求吉利,冠以“吉”字,名“吉楼”。后来,南北分开,各自成村,遂以方位相区别,南为前,北为后,…[详细]

前吉楼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东古有殷纣王爱妃妲己梳妆楼,纣王的卫队在楼下驻扎,后人依楼定居成村,称楼下营。后来简称楼营。…[详细]

楼营村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东古有殷纣王爱妃妲己梳妆楼,纣王的卫队在楼下驻扎,后人依楼定居成村,称楼下营。后来简称楼营。…[详细]

南清店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清丰店,相传为隋孝子张清丰故里。隋文帝嘉其贤,令其家迁至大镇。宋时划归南乐,时已有以孝子命名的清丰县。又在二县交接处,各取县名一字,定名南清店。…[详细]

百拐村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国前,因有王姓、白姓两个小村,分别称王拐、白拐,合称王白拐,后王拐破落无人家,建国后改为白拐村。…[详细]


还有2个地名与杨村乡同名:

以下地名与杨村乡面积相当:
到杨村乡必去著名景点
杨村乡相关名人
杨村乡特产与美食
杨村乡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