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张弓镇 | 隶属:宁陵县 |
行政代码:411423101 | 代码前6位:4114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车牌代码:豫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0.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79万人 |
人口密度:约94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7个行政村 |
秦代,后人张弓戍边归来造酒,御赐名“张弓酒”,故名张弓。
宁陵县张弓镇隶属于国家特别改革实验区的商丘市,位于宁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南与柘城相邻,西与睢县接壤,是国家大一企业张弓酒厂所在地。总面积40.3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人口39862人,4.4万亩耕地。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张弓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一高一低一稳定""的战略目标,团结带领广大干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拼搏,锐意改革,负重争先,真抓实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实现4.6亿元,财政收入360万元,人均纯收入1720元。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
2024年1月,张弓镇入选第五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
明代为迁善乡迁六野。
1949年为一区政府所在地,设张弓乡。
1958年成立宁陵县张弓人民公社。
1960年睢县、宁陵县合并称睢县,设张弓公社。
1961年恢复宁陵县,为宁陵县张弓公社。
1983年改为张弓乡。
1985年12月改为张弓镇并沿用至今。
原名魏庄,后因路姓人多改为路庄。眀嘉靖三十七年(1558),郭子敬从商丘郭村迁此居住,郭子敬积德行善,深得民心,人们为纪念他,改村名郭子敬。…[详细]
原名鲁庄。清乾隆年间,鲁姓富户建楼,改名鲁楼。董王二姓于1740年迁入,鲁姓只剩下一户,不久人绝楼塌,故复为鲁庄。…[详细]
秦代,后人张弓戍边归来造酒,御赐名“张弓酒”,故名张弓。后演为张弓集。…[详细]
原名王公乾村。清乾隆年间,符兆熊从符老楼迁此。符是川东兵备道,兼按察使,授予符玺令。以官作庄名。后盖座楼,所以改为符楼。…[详细]
明洪武年间,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故名和庄。…[详细]
秦代,后人张弓戍边归来造酒,御赐名“张弓酒”,故名张弓。后演为张弓集。…[详细]
明洪武年间,邢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于废黄河附近,在河上建有浮桥,村名邢桥,后来桥无,故名邢庄。…[详细]
明永乐十二年(1414),焦澄公、澜公兄弟两人,从考域迁居宁陵,老大住柳河西南焦庄,老二澜公住在此地盖座楼,故名焦楼。…[详细]
宋代,村里桑姓出个进士,在开封做官,娶到当朝皇上的侄女,回家建座楼房,取名望京楼,后来人们称为桑楼。…[详细]
清嘉庆年间,因桥西有个尼姑庵庙,名朝宿庵,庙主姓曹,后改村名曹西庵。…[详细]
明成化年间,王氏逃荒至此,居一茅庵,王老汉夜梦一白发老翁,向王老汉说你居一宝地,马上起身,保你长命富贵。王老汉醒来,便在茅庵四周寻看,果见东边起一土丘…[详细]
清代,姜姓从张弓西村迁此建村,故名姜庄。…[详细]
清咸丰年间,管姓兄弟二人迁此落户,分别建村。老大住地为大管庄,老二住地为小管庄。后演变为小官庄。…[详细]
唐代,高家组织群众捐资,修建一座大庙,故名高堂。…[详细]
明洪武年间,朱姓从山西迁来,后来出家为僧,四方化缘,在大土岗上建座庙院,内耸尖塔,名尖岗庙,村以庙名简称尖庙。…[详细]
清代,原为县南乔家买的外庄田,盖有楼房,故名乔楼。…[详细]
清代,杨姓从大杨庄迁此建村,因村小人少,故名小杨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代,祁姓从通许县迁到太康县马头镇小祁村。明代,从小祁村迁到宁陵西南三十里,因是马姓门婿,所以在此安家落户,又因和姓苏的是姨兄弟关系,俗称苏祁庄。…[详细]
明崇祯年间,芦氏从芦集迁此落户,后建座祠堂,故称芦堂。曾叫豫兴集,1938年集废,仍叫芦堂。…[详细]
明代,徐姓从睢县大徐营迁此建村,名为小徐营。简称徐营。…[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为睢县白庙村何家的外庄园,何家后来在此落户,盖有楼房,故名何楼。…[详细]
清乾隆年间,徐氏迁此建村,因比张弓集徐庄大,得名大徐庄。…[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嘉庆年间,余姓迁此落户,名余庄。清光绪年间,王氏从程楼河坡迁此,后余姓绝嗣,庄名未改。…[详细]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吕姓从宁陵县北关迁此,取名吕庄。后逢集,且与大吕集相对,故更为小吕集。…[详细]
明万历年间,毛氏从山东迁此建村,名毛庄。后盖一座楼更名毛楼。清咸丰年间,遵谕团练建筑土寨,又称毛楼寨,简称毛楼。…[详细]
秦代,后人张弓戍边归来造酒,御赐名“张弓酒”,故名张弓。后演为张弓集。…[详细]
秦代,后人张弓戍边归来造酒,御赐名“张弓酒”,故名张弓。后演为张弓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