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杨店镇 | 隶属:平舆县 |
行政代码:411723110 | 代码前6位:4117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8.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02万人 |
人口密度:约38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明代高姓人始居,名高老人店。1938年又有杨姓人迁入,称高杨店。
高杨店乡位于平舆县城东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1公里。全乡辖区8个行政村,1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587人,其中农业人口才6937人,总耕地面积73400亩,农民收入的70%来源于农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近年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确立了四个大型开发示范试验基地和三个示范企业,建立了七个科技示范村,发展科技示范户2518户。目前,有民办服务机构25个,从业人员70人;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6个,从业人员30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5%以上,农业新技术普及率80%以上。现有农民高级技工3人,
2024年9月,高杨店镇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4年7月,高杨店镇获得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1938年称高杨店,属汝南县四区(庙湾)高老人联保处。
1949年属汝南县一区(杨埠)。
1950年11月为汝南县十一区高杨店乡。
1951年4月属平舆县,10月为平舆县五区(和店)高杨店乡。
1956年建立高杨店中心乡。
1958年属杨埠人民公社。
1962年成立高杨店人民公社。
1984年改称高杨店乡。
2024年撤乡设高杨店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永乐年间,高姓迁此定居,有一老人在此开一饭店,名高老人店。后来又有杨姓迁此,两姓各取一字,得名为高杨店。…[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中高村清属汝宁府。1912年属汝南县。1949年属汝南县杨埠区。1951年汝南县、平舆县分治,属平舆县庙湾十二区。1956年属高杨店中心乡。1960年…[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张国营的在此居住,因该人很有名,得名张国营庄。后来搬来一些胡姓居民,就改名张胡营。北宋正和年间戴姓由庙湾戴桥迁来,又在村中建一小庙,…[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805年,代姓知府有五个儿子,分五个村庄居住,驻第四子(第四门),故称为四门代。…[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年间,李姓人迁此定居,后成村因四面低洼,故名洼李。…[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天命年间,李姓从山西枣林迁此定居,在村中盖三座楼,故名三所楼。…[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民委员会驻夏庄与王庄之间,且旁边有座庙。明洪武年间,王姓从王阁村迁此定居,成村后得名王庄。明代末期,夏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成村后,以姓氏命名,得…[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陶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成村后又在村内建楼一座,得名为陶楼。…[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年(1644),刘姓御史携带其子孙由山西洪洞县迁到鲍家寨,后李自成攻破鲍家寨,刘御史又迁到地,成村后建寨得名刘寨。…[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袁姓迁此定居,成村后以姓氏命名为袁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辖区内有大陈庄、南刘庄,各取一字得名为陈刘村民委员会。很早以前,从洪河西面的陈埠口迁来陈氏兄弟三人定居,成村后,因与小陈庄相对应得名大陈庄。朝时期,…[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王姓从山西枣林庄迁此定居,成村后因村东有个阁亭,得名为王阁。…[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天命年间,名为刘庄,有人夜里在村东头发现一只金鸡在吃食物,当人去捉捕时,这只金鸡又看不见了,就称金鸡刘,后演变为金刘。…[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姚庄原名叫王郭庄,清末姚姓从射桥姚楼迁此定居,因姚姓人较多后来改名为姚庄。清天命年间,吕姓人迁此建村,后又有金刘、王庄等合伙修寨,得名为吕庄寨。…[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同治年间,从光山县迁来一家姓金的夫妇,以种姜为生。为种好姜,他们从光山县驮土,后堆成一个土岗,种出的姜金灿灿的,因他们是一对老夫妻,成村后称为金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