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安店镇 | 隶属:确山县 |
行政代码:411725103 | 代码前6位:4117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3万人 |
人口密度:约26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2个行政村 |
原此地设有过路店,元末因战乱被毁,后又重新修建,称新安店。
留庄镇位于确山县东南部,距县城21公里,地处汝(南)、正(阳)、确(山)三县结合部。全镇总面积124平方公里,耕地102448亩,其中:可灌溉面积6万余亩,现辖20个村民委员会,285个村民组,173 个自然村,12850 个农户,48985人。该镇 地势南高北低,中间洼,山丘占30%,平原占50%,洼地占20%。境内较大的老君 山、奶奶山系桐柏山余脉。流经境内的臻头河上接薄山风景区,下连宿鸭湖游览景点。水资源极丰富,是薄山水库的重点灌区,所产优质大米,远近闻名。全镇平均 气温15℃左右,一月份平均气温2℃,七月份平均气温28℃,无霜期225天,一般年降雨量1000-1100毫米左右,多集中夏
2024年12月,新安店镇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9月,新安店镇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4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新安店镇为2024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新安店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4年12月,2024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新安店镇榜上有名。
西周属楚。
秦属颖川郡。
汉高帝四年(前203)属朗陵县。
隋开皇三年(583)属朗山县。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属确山县。
清初为确山县南六保新安店。
1922年为申河区新安店乡。
1941年设立新安店乡。
1949年属确山县第七区。
1956年为新安店中心乡。
1958年设立钢铁人民公社。
1959年属新安店管理区。
1960年改为新安店人民公社。
1975年从新安店析分出11个生产大队,成立顺山店人民公社。
19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时,该地位于古关道上,设有过路店,元朝末年战乱时被毁。明初建置后,新设过路店,后称新安店。…[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建文四年(1402),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在此定居并建村,村中有一棵大槐树,树旁有座破庙,取名槐树庙。…[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年,段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并建村,村庄取名为段庄。…[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区域内三座山峰取名,故名三山。清属南六保。1912年属申河区。1949年属七区新安店。1958年设立陈庄生产大队,属钢铁人民公社。1959年属新安店…[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年,郭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并建村,村庄取名为郭庄。…[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初年,周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并建村,取村名周庄。…[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末年,余氏兄弟从湖北麻城迁于此地一道山冲口处定居并建村,村庄取名为余冲。…[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初年建村,该地为驿站,十里一堡,后更名后堡。…[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末年,郝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定居并建村,村庄建在山岗上,取名郝岗。…[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末年,熊姓因战乱躲避至此定居并建村,取村名熊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初年,朱姓从山西洪洞县迁于此地定居并建村,取村名为朱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初年,原名为大徐庄,因徐姓强大,把代姓赶出村外600米居住。清代中期,代姓在此建一土楼,取名代楼。…[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初年,众多姓氏从各地迁来居住,因村北靠有洪山、奶奶山、横山,顺山脉而居,后众人商议以山命名,村庄便取名为顺山店。…[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年,阚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并建村,取村名阚庄。…[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初年,有一户外地人从安徽迁此居住并建村,村后有一条小河名申河,取村名为申河。…[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正德元年(1506),李姓从山东迁来居住建村,取名李庄。后因留庄镇山宗寺的铁塔在一次龙卷风中把铁塔尖刮落到李庄的东岗上,后为纪念这一次事件,村庄改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初期,崔姓从山西洪洞县迁于此地定居并建村,村庄建在一山岗上,取名为崔岗。…[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年,古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庄取名为古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闫姓从山西洪洞县迁于此建村,且村庄规模较大,取名为大闫庄,后演化闫庄。…[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初年,丁姓从河北迁此居住并建村,又在村内建有土楼,村庄取名丁楼。…[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十年(1805),陈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居住并建村,因东临小河,且河上架一石板桥,村庄取名陈桥,沿用至今。1999年,村民委员会迁建在前桥居民点。…[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初期,卞姓迁于此地建村定居,并在村内建一土楼,取村名卞楼。…[详细]
区划代码:~4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八四集社区是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新安店镇下辖的社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