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该山形似一条龙,头尾俱备,曲折蜿蜒,围绕着县城,得名为蟠龙山,后同音演化为盘龙山。

河流距离县城三华里,故名三里河。

西汉高帝四年(前203)在此置朗陵县,故名。

村东沟畔盛产竹子,故名竹沟。

明代,任姓在此居住并开设店铺,南北往来的商人路过此地都要歇息,称为任家店。后因规模扩大,清初称任家镇,后演变为任店。

原此地设有过路店,元末因战乱被毁,后又重新修建,称新安店。

原名刘庄,李自成起义军路过此地的刘氏祖坟墓地时,遇见刘更在此为父母守孝三年。闯王万分感动、极为敬佩,便对部下将士下令,对刘更故乡刘庄不得损坏一草一木,一民不杀,不得占居民房、抢东西、踏坏田苗,致使刘庄免遭灾难。事后,刘庄人为了感谢孝子刘更使刘庄免受大难,把刘庄的“刘”字改为保留的“留”,改名为留庄。

据《确山县志》记载,盛唐时期,有六大家族在此开店,被称为“六家店”,久之以谐音演化为刘店。

明代,一户外姓人因战乱逃避至此,在此定居并建村,村庄地势较高,远看形似瓦状,取名为瓦岗。

村东西各有一条河,故名双河。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来移民,形成村落,因位于溱头河以北,居民过河以石磙垫路,后演化为石滚河。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李姓人家在此开设过路店,后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的集市,取名李新店。

据寺碑记载,该地东北角寺院始建于汉朝,取“普惠众生”之意,得名普惠寺,村庄建于寺旁,村庄得名为普会寺。太平天国时期改名太平镇。清末复名普会寺。

更妒?/div>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