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宫前乡

地名:宫前乡隶属陕州区
行政代码:411203211代码前6位:411203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8 邮政编码:472000
车牌代码:豫M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202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6万人
人口密度:约7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据《陕县志》载:唐仪凤三年(678),武则天为巡游避暑,在北岭小平原上修建行宫(宫殿已毁,今存遗址)。村处行宫之前,故名宫前。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zhào),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不是唐。 武则天,是一个…… 武则天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陕县辖乡。1958年建宫前公社,1961年改区,1965年复改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面积202平方公里,人口1.6万。三(门峡)洛(宁)、硖(石)店(子)公路过境。辖宫前、卸花池、韩川、黑山沟、池芦、蔡家湾、明山、竹园、岳家沟、池头、杏花、太子沟、刘家庄、铁炉沟、苇园沟、三道院、金凤、瓦窑沟、杨河、青涧、农场、头峪、西坡、马疙瘩、五峪2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采矿、运输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烟叶。

历史沿革:

民国时设宫前镇,属陕县第四区。

1949年设宫前乡,属菜园区。

1951年设宫前区。

1958年成立宫前公社。

1961年改建宫前区,分设宫前、店子、杏花、头峪4个小公社。

1965年撤区并社,复为宫前公社。

1975年分设店子公社。

1984年改设宫前乡。

2024年撤销陕县,设立陕州区,属之。

陕州区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宫前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据民国版《陕县志》载:唐武则天为巡游避暑,在该地北岭小平原上建一行宫(宫殿已毁,今有宫址),因位处行宫之前,故名。…[详细]

卸花池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武则天东巡途中在此休息,卸妆梳洗,故名。…[详细]

韩川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处大石涧河支流岸边平川之地,韩姓人家早年初居,故名。…[详细]

黑山沟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前,沟里建有寺院,和尚抢劫作恶,百姓焚寺,大火烧光沟内草木,光秃秃一片焦黑,由此得名。…[详细]

池头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有水池二处,池水四时不竭,村处池旁,故名池头。…[详细]

蔡家湾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蔡姓人家初居于此,地处永昌河湾北岸,故名。…[详细]

明山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洛阳白马寺十八罗汉前往宫前上宫寺,途中夜宿吽门寺,适逢寺中和尚作恶不轨,被官府查缉。罗汉半夜逃离,天亮时来到此山,由此得村名。…[详细]

竹园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多长竹子,故名。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49年属菜园区。1958年属宫前公社池头大队。1962年由池头大队划出,设竹园大队,属头峪公社。1966年…[详细]

太子沟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唐武则天在宫前巡游避暑时,于此沟生一太子,故名。…[详细]

刘家庄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龙家庄,又称隆家庄。后刘姓人丁兴旺,于1950年,易名刘家庄。…[详细]

铁炉沟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末李闯王夫人高桂英在此沟建铁炉冶铁制造兵器,故名。…[详细]

苇元沟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处山沟,水源丰富,多生芦苇,得名苇园沟。后演称苇元沟。…[详细]

三道院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聚落三处分布,故名。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49年属菜园区。1958年设三道院大队,属宫前公社。1961年属头峪公社。1965年属宫前公社。1984年公…[详细]

金凤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朱曹沟,因处一洼地,四边高,且狭长,状似猪槽,故名。因名不雅,根据土地肥沃,连年丰收,取吉祥意更名为金凤。…[详细]

瓦窑沟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处山沟,昔日有砖瓦匠在此设窑烧制砖瓦,故名。…[详细]

杨河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沿河且多杨树,故名。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49年属菜园区。1958年设杨河大队,属宫前公社。1979年大队迁驻王山,仍称杨河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详细]

青涧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迷魂涧,传夜间行人至此易迷路,迷信鬼魂作怪而得名。后因村名不吉,于1957年以村处山青水秀之地,更名为青涧。…[详细]

农场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75年,宫前公社改河造田时,将附近村庄零星户迁至永昌河旁,形成,取名农场。…[详细]

头峪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清乾隆戊寅年(1758)重修头峪桥路碑载:始建于周。因村处陕县、洛宁两县交界,以其地理位置由东向西排列,为洛宁入陕县第一个村庄,地处峪口,故名头峪。…[详细]

西坡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沟西山坡,故名。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49年属菜园区。1958年设西坡大队,属宫前公社。1961年归头峪公社。1965年与朱曹沟大队合并,属宫前…[详细]

马圪塔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处形似马头状的一山圪垯上,故名。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49年属菜园区。1958年设马圪塔大队,属宫前公社。1961年归杏花公社。1965年属宫前公社…[详细]

五峪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地理位置由东向西、按先后顺序排列,头峪为首,(东起头峪,依次有二里沟、三里桥、四峪河、五峪)即处第五个峪口,故名五峪。…[详细]

岳家沟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处山沟,岳姓始居,故名。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49年属菜园区。1958年设岳家沟大队,属宫前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改称岳家沟村民委员会,属宫前乡…[详细]

池芦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唐武后在宫前避暑时,部下杀了驴,在此大吃一通,故名大吃驴。后因此名不佳,当地群众即以村前池中芦苇为名,改称大池芦至今。…[详细]

杏花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称梁家村,梁姓始居,以姓名村。后因周边有杏林,花开诱人,更名为杏花。…[详细]


以下地名与宫前乡面积相当:
到宫前乡必去著名景点

宫前乡相关名人

宫前乡特产与美食
陕州区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