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后方镇

地名:后方镇隶属台前县
行政代码:410927106代码前6位:410927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3 邮政编码:457000
车牌代码:豫J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33.8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04万人
人口密度:约89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0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明永乐年间,方姓始迁祖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此立村。此后人丁日兴,分居三个村落,其位置分为前、后、北,分别称为前方(村)、后方(村)和北方(村)。该村居后,故名。

基本介绍:

后方镇位于台前县西南。距县城8公里,驻地后方集,管辖30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人口30360人,耕地28558亩, 乡政府-张廷国 ,乡长贺怀山, 热忱欢迎各界有识人士到后方乡投资建厂,共创大业。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后方镇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后方镇上榜。

2024年12月,河南省爱卫办命名后方镇为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12月,2024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后方镇榜上有名。

历史沿革:

1949年前属山东省寿张县,东部属一区,西部属二区。

1949年改属平原省。

1952年复属山东省寿张县二区。

1961年析侯庙公社东部、台前公社西南部,设立后方公社。

1963年分属侯庙区、台前区。

1964年属范县。

1968年区改社。

1976年析砉缍扛瓷韬蠓焦纭?/p>

1978年属台前县。

1984年改称后方乡。

张挥公园
后方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永乐年间,方姓始迁祖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此地立村。此后人丁日兴,分为几个聚居村落,按照方位命名,南为前,北为后,分别称为前方(村)、后方(村)和北…[详细]

武口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二年(1369),武姓始迁祖自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迁居山东寿张县西湖境武家海,后迁寿张县北薛村,再次搬迁至现居住地。因居于黄河故道岸边,有渡口,故名…[详细]

刘口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刘氏谱序》:明洪武年间,刘氏家族由山西洪洞迁至竹口。后又从竹口迁现居住地。因黄河在村的北侧,有渡口,以姓氏及渡口名刘口。…[详细]

耿楼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洪武年间王姓人从山西洪洞迁来山东寿张城北三支王庄,继迁石家庄,后又移居寿张城西南现址。王氏人盖一土楼,以王姓与土楼结合故名王家楼。清乾隆二十年(17…[详细]

王楼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洪武年间王姓人从山西洪洞迁来山东寿张城北三支王庄,继迁石家庄,后又移居寿张城西南现址。王氏人盖一土楼,以王姓与土楼结合故名王家楼。清弘历二十年(17…[详细]

北张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张村源于后张,1979年因居住地与耕地距离太远,不方便部分群众种地,后张村迁出一部分群众,建立新村,因位于后张北侧,故而命名为北张村。…[详细]

后张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初年,张氏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南关张家大店迁居山东寿张县城西南十五里处建村,称为张庄,后因南面有张姓人居住的村庄(即今前张村),而改称后张。…[详细]

前张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张姓祖人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迁移到今山东省阳谷县河旅店村。清顺治年间,河旅店村庄南十几里处有一大块肥沃的土地,为了方便开荒种地,村人自移到…[详细]

北辛庄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辛氏始迁祖自山西洪洞迁至山东省汶上县辛海村,约在明后期又迁来今后方乡武口村前。清初由武口迁至此地定居立村。时村东北广济渠上有一座石桥,取村名…[详细]

殷庄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八世祖携族人于山东省寿张北台迁入此地定居,起名殷那里,后逐渐简化,称殷庄。…[详细]

前方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方姓始迁祖由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到此地,后人丁日兴,分为几个聚居村落,按位置命名,南为前,北为后,分别称为前方、后方和北方村(今属阳谷县寿张…[详细]

刘仁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刘姓始迁祖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山东寿张县南门里,清光绪年间又迁寿张西南十八里现址定居。时有刘氏、仁氏两姓,便取村名刘仁。…[详细]

东孙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元代时董姓创建,原名董庄。明朝末年,孙氏三兄弟从山东省寿张县孙集村迁至此地,分东、西、中三处居住,经多年的生息,形成了三个聚居村落即东孙、中孙、西孙…[详细]

中孙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元代董姓创建,原名董庄。明代末年,孙氏三兄弟从山东省寿张县孙集村迁至此地,分东、西、中三处居住,经多年的生息,形成了三个聚居村落即东孙、中孙、西孙。…[详细]

芦里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正德年间有卢姓、于姓、孙姓、董姓从外地先后迁居于此,并形成小村庄。因该地为黄河故道,芦苇丛生,故取名芦里。…[详细]

张庄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张姓始祖在此建村,初为张家口庄,明清以来简化为张口庄,新中国成立前后逐渐简化为张庄。…[详细]

玉皇岭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说此地有一红土岭,西南东北走向,远看像一只凤凰,称为凤凰岭。唐高宗李治东封泰山时路经此地,皇室宗亲李平途中病死,葬于该岭,遂易名为李平岭。又因在岭上…[详细]

姜庙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十三年(1380),姜姓始迁祖端翁从山西平阳府迁山东兖州府寿张县东北三十里的张秋镇。后分支迁寿张西街。七世祖再迁居城南十五里现址定居,在此建真武…[详细]

大寺郭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郭氏始迁祖郭洪五代孙由山东汶上县迁居寿张县西南25里处今东王坊村前定居,名郭营村。三年后因战乱和交通不便,又迁东南1里今址。因村前有裴城寺…[详细]

刘天渠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大移民时,刘氏始迁祖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山东阳谷县城南刘家堂村定居。后刘氏长子又迁此地居住建村。因刘氏迁入时间最早,村西又有条天然小河,故名刘天…[详细]

仁和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仁和村原村名粪场(据阳谷县老县志和《台前县志》记载)张姓族人于明朝年间立村。,由于地方语言差异,将村名粪场说成粪杈听来不雅,1925年前后经阳谷县国民…[详细]

纸王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王氏始迁祖自山西洪洞迁来,因王姓人氏居多取名为王庄,因本村居民多从事纸艺、扎花等营生,故称纸王。…[详细]

大王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王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到河北省枣强县,后又迁至兖州府寿张县城西南十八里现址建村。因村周边地域广大,故名大王村。…[详细]

东王坊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有王、马、刘、于诸姓人迁此立村定居,以王姓人居多。居民多以油坊、粉坊河磨坊为业,且在村西还有一村叫西王坊,故称东王坊。…[详细]

西张庄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张庄村是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后方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东张庄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张庄村是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后方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王熬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董姓人迁此建村,因擅长苇编、柳编,得名“簸萁柳”。后因村中出一名为“王熬”者,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德高望重,村民常以“王熬那个村”称名,久…[详细]

元官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村清雍正六年(1728)所立祠碑载,侯姓为明初山西移民,先后迁至山东东平县、寿张县城西侯那里(今侯庄)、莲花池。后人又从莲花池迁今址。侯氏迁此前,为…[详细]

西王坊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马、王二姓祖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并在此开油坊、磨坊、粉坊等,“三坊”在邻村很有名气,有“作坊之王”之意,又因由王姓人开办,故“王坊”渐…[详细]

前李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系始迁祖李元,系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由山西洪洞县平杨村东迁山东兖州府东平州,原寿张县城西南二十里老李家庄,定居后因本族人在村后分支另居名曰后…[详细]


以下地名与后方镇面积相当:
到后方镇必去著名景点

后方镇相关名人

后方镇特产与美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