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瓦岗乡

地名:瓦岗乡隶属汤阴县
行政代码:410523203代码前6位:410523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2 邮政编码:455000
车牌代码:豫E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59.7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84万人
人口密度:约47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据传,该村原名博望岗,因纪念西汉张骞,在此岗顶修博侯祠,得名。明、清时,又据地形如瓦,两向偏低,突出为岗,改名瓦子岗。而后简称“瓦岗”。

基本介绍:

瓦岗乡位于汤阴县东南,距离县城15公里,东西、南北长约8公里,辖19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面积59.78平方公里,有3.3万人口,3844公顷耕地,它北与菜园镇为邻,南与浚县屯子镇毗邻,西同伏道乡,东与五陵镇接壤,汤五公路、菜大公路穿境而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程控电话遍及全乡,便利的效能通讯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瓦岗商贾云集,经济繁荣。该乡地处“火龙岗”顶端,海拨118米,地势西高东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使这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谷子、花生等农作物,成为典型的农业乡,传统农业、畜牧养殖业和乡镇企业在经济收入中占主导地位,近几年新发展的无公害小杂粮,已成为瓦岗的又一经济支柱和产业化进程

+查看详细瓦岗乡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瓦岗乡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4年2月,瓦岗乡被评选为安阳市2025年度市级文明村镇

文化旅游:

邶城遗址

邶城遗址位于汤阴县境内瓦岗乡邶城村。邶城是历史上的邶国国都所在地。据《史记》、《水经注》及乾隆《汤阴县志》记载,周朝武王“封纣子武庚于邶。”另外,这里还是《诗经·邶风》的生发地。约公元前10

历史沿革:

1947年汤阴解放,瓦岗乡区域内村庄分属五陵七区和伏道五区。

1950年,属西柳圈五区(伏道区和五陵区合并)。

1952年,区域内村庄分属五陵七区和伏道五区。

1962年3月,菜园人民公社将西尧会、李尧会、东尧会、广平厂划出,五陵人民公社将大寒泉、小寒泉、冯村、东柳圈、西柳圈、郑家屯、辛庄、夏庄、李五屯、邶城、岳营、马岗划出,伏道公社将龙虎、苏庄、宁庄、大江窑、小江窑、瓦子岗、小元、南里于划出,合而成立

+查看详细瓦岗乡历史沿革>>

汤阴岳飞庙
瓦岗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据原名博望岗,因纪念西汉张骞,在此岗顶修博侯祠,得名。明、清时,又据地形如瓦,两向偏低,突出为岗,改名瓦子岗。明代、清代记载称瓦子岗。1930年前后,…[详细]

李五屯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称南李、北李。据《李氏家谱》记载,李姓人家自明初洪武时迁此,仍名李五屯,沿袭至今。…[详细]

大寒泉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此地是殷纣王祖坟,后来坟中现出一水洞,成为泉,泉水殊寒。《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句中的“寒泉”,即指此处,故而取名寒泉。大寒泉是和…[详细]

岳营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元末明初,明燕王朱棣帅兵北征,曾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号称九营十八寨。岳营是九营之一,遂取村名岳营,沿用至今。…[详细]

马岗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姓人家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在此建村,因位于火龙岗东缘,故而得名马岗。明、清代称马家岗。新中国成立后,简称马岗,沿用至今。…[详细]

西柳圈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周围地势低洼,经常积水,栽植柳树较多,村因此得名柳圈。明、清代称柳圈。此处有二村,据方位,故而得名西柳圈,沿用至今。…[详细]

东柳圈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代称柳圈。周围地势低洼,经常积水,栽植柳树较多,村因此得名柳圈。此地二村,冠以方位,故而得名东柳圈。新中国成立后,仍称东柳圈至今。…[详细]

南寒泉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此地是殷纣王祖坟,后来坟中现出一水洞,成为泉,泉水殊寒,便取名寒泉。《诗经·邶风·凯风》有“爰有寒泉,在浚之下”句中的“寒泉”,即指此处。因大寒泉在…[详细]

冯村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始以冯姓命村名。宋代称东冯、西冯,明代称冯村。后村内冯姓渐绝,村中肖姓人家是明代后期从大宋村迁来,占绝大多数,仍沿用冯村名至今。…[详细]

龙虎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面临丘陵,周围像一盘龙,一面是凹口,像一只虎,故取村名为龙虎。明、清代称龙虎,沿用至今。…[详细]

小元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商周时期,朝歌以此为邶。周灭殷后,武王封殷纣王的儿子武庚于邶,今邺城即其都城。邶城村名即由此而来,沿用至今。…[详细]

邶城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明代以前,此处曾有一泉,名古水泉,泉西有一村名为上庄,泉东有一村名为下庄,因地势西高东低之故,后上庄不存。1935年,一位教师往布袋上写村名,嫌“…[详细]

夏庄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郑氏明嘉靖十年(1532)《墓志铭》记载,名小元屯(来历待考)。郑姓人家于明永乐年间,由山西壶关县迁此。至嘉靖年间,郑氏家业日盛,将村名改为郑家屯,…[详细]

辛庄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宋代《魏氏家谱》记载,此村原有制陶业者。早晨登岗远望,烟雾弥漫,状若江雾,故而得名江窑里。又据碑文记载,宋代称南江窑,明、清代称江窑。明代曾为江窑镇…[详细]

郑家屯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昔村南有丁觉寺(南唐大德年间建),其明柱上曾写作南峪子。宋代称南里于,明、清代称李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寺内碑记载为里于(相传是距丁觉寺一里有…[详细]

大江窑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宋代《魏氏家谱》记载,此村原有制陶业者。早晨登岗远望,烟雾弥漫,状若江雾,故而得名江窑里。又据碑文记载,宋代称南江窑,明、清代称江窑。明代曾为江窑镇…[详细]

南里于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昔村南有丁觉寺(南唐大德年间建),其明柱上曾写作南峪子。宋代称南里于,明、清代称李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寺内碑记载为里于(相传是距丁觉寺一里有…[详细]


以下地名与瓦岗乡面积相当:
到瓦岗乡必去著名景点

瓦岗乡相关名人

瓦岗乡特产与美食
瓦岗乡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汤阴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