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因该地最初为汤阴老城墙所在地即汤阴老城,且辖四关内及其周围一定区域,故而得名城关。又因是乡镇驻地,故而得名城关镇。 |
相传约在明末清初,这里仅有相距不远的三个小村,即南台、北台、西小官司。当初靠近汤河南沿有一大寺,寺内有不少和尚,种有各种蔬菜,非常出色,除了自己食用,还拿到附近出售。后来经过山西迁民,人口逐渐增多,三村逐渐联系起来,形成集市,得名菜园。 |
据查(南故城禅教寺碑文记载)元代该村就叫任固。任固村南临漯水,东傍卫河,北靠汤羑二水,地势低下,常闹水灾,任固含有加强维护保养和巩固堤防之意,故而得名任固。 |
按照五陵地理形势,汤阴从西至东丘陵起伏,至此恰好是第五道岭,故取名五陵。《汤阴县志·地理志》(1738年版)也有“五陵诸山来自太行......再起再伏,至于邑东”的记载。 |
《图经》曰:魏文帝幸洛道病,有巫师以水饮之,立愈,故名宜师沟水。村处宜师沟附近,故名宜沟。 |
元末明初战乱,村庄覆灭,仅存一白姓人家,故将此村该名白家营,新中国成立后简称为白营。 |
据《汤阴县志》(1738年版)记载:殷纣长期实行暴政,知民怨己,遂驻兵于伏道,以监视羑里(当时的监狱)。据此,伏道名称已有三千年历史。据传说:战国时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周游列国路过汤阴,秦太医李醯知技不如扁鹊,使人在此村附近伏于道旁,将扁鹊刺死,葬于伏道南岗,故得名伏道。 |
因原乡公所驻地邻近韩家坟得名。 |
据《汤阴县志·地理志》(1738年版)记载:隋开皇六年(586)在此设县邑。后因地势低洼,搬迁至汤阴城。此处称为古县。1928年,为区别西故县,改称古贤。 |
据传,该村原名博望岗,因纪念西汉张骞,在此岗顶修博侯祠,得名。明、清时,又据地形如瓦,两向偏低,突出为岗,改名瓦子岗。而后简称“瓦岗”。 |